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用比值来定义速度是第一次,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引导学生了解现在的定义与初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用位移定义速度有什么好处等,却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一、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中学物理课本中平均速度的定义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接着又进一步说明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位移上或者说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这个说明对于正确理解和计算平均速度是有益的。但初学者常认为速度对位移的平均值和速度对时间(与位移相应)的平均值是相同的。而速度对位移的平均值在“场论”中会遇到。作为教师弄清平均速度,速度对位移的平均值及速度对时间(相应的位移内)的平均值的概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即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去定义第三个物理量 ,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简称比值定义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比值定义法也是定义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 .如 v=st,P=Wt,ρ=mV,E=Fq等 .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法 .因此 ,教师在这里用一定量的篇幅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法 ,必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而现实中 ,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 ,本身并未弄清比值定义法的实质 .本文主要从速度的建立过程出发来说明比值定义法的本质含义 …  相似文献   

4.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用平均速度来表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弄清物体运动的性质、平均速度和速度平均值的区别以及某一节段的平均速度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正确计算各种类型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生产、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中,有些同学往往把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混为一谈,认为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是一回事.事实上,速度的平均是物体在t1、t2两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平均值,写成公式v′=v1+2v2.而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可以理解成是用物体通过的总路程除以这段总时间的商求得的.写成公式v=st总总=s1+s2+…+snt1+t2+…+tn,平均速度是一个完整的物理量不能把它们分开理解成速度的平均,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平常人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都是平均速度.解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题时应注意:(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往往…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教材所涉及到的许多物理量中 ,用“比值”来定义的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电容……这类物理量很多。学生在处理与这些概念有关的问题时 ,往往容易出错 ,究其原因 ,关键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如何让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有较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一、内容简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在小学接触过相关知识,对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本节(苏科版)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掌握"比值定义"这种建立物理概念的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物理学中,线速度是是这样定义的: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可以用来描述它的运动快慢,这个比值叫做物体的线速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此定义所产生的疑惑:其一,线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我们知道,线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但定义中规定线速度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可弧长表示的是物体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都是标量,它们的比值应该也是标量,这如何能表示线速度这个矢量呢?其二,线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李莎 《中学物理》2021,(2):55-57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物质的比热容定义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该定义相较于初中阶段用比值定义的其他概念来说,包含的物理量较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用比热容来描述物质的吸热特性就显得比较抽象.因此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能够更好更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并能体会比热容定义的合理性是我们一直...  相似文献   

10.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多个已知物理量“相比”的方式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概念俯拾皆是.例如,速度、密度、比热容、电阻、电场强度、电容、电动势、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那么,比值定义法所蕴含的“核心思想”与“教学逻辑”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几乎很少有中学物理教师能够回答出来.本文结合电场强度概念的构建过程,力图说明这个问题,以促进比值定义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