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基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灵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二为"方向为根本宗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文化创新和塑造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的重要方向。它与我们党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尽心竭力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因此,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必须要适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必须结合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必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夯实了有效性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了意识形态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吹响了法理基础的建设号角.因此,只要党以及党领导下的政权体系真正实践和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政治体系面临的潜在的合法性威胁必将自然消解.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基石;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阐发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重要意义.思想道德建设对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善于吸取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内容,要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坚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主要手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重要的任务,高校必须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度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的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注重大学精神家园的建设,培育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职责,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更具有紧迫性。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此外,从战略性角度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加强和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公民社会,发挥公民社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文化转型中把民族精神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