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的学术产物,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兴盛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史观的确立及中国俗文学地位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研究是当下的学术热点,本文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文学史的著述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日本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从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分期实践中分析其分期的标准和指导理论,为其他国家文学史的分期问题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促进日本文学研究及日本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六年,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问世,是文学史领域的革命。要认识这部重要著作的意义,首先应该了解当时文学史领域的状况。二十世纪前,我国没有一部文学史著作,倒是日本人较早地写了一些中国文学史的专著,一九0一年出现的《中国文学史》也还是英国人翟理斯(A·G(?)es)用英文编写的。到了一九0四年,林传甲才写出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文学史,但仍仿照日本汉学家笹川种郎的专著,类似“国学概论”。在“五四”前,只有曾毅的《中国文学史》(1915年)及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1918年)较著名。上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中国是一依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永续不绝。1910年诞生的日本白排派对中国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以武者小路、有岛武即、志贺直哉、长与善郎等中坚作家为代表的白样派,是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文学史的分期,在原则上采职古代、中世纪、近代这种三分法,他们将近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视同义语)上大集团文学流派它热情宣传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和积极向上的自由主义,以高扬崭新的理想主义和真诚的人道主义而闻名世界文坛。这种全新的思想,对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奠基者们来说,当然一拍即合引起审美共鸣,并积极促进中…  相似文献   

5.
陈福康教授的《日本汉文学史》是中国人撰著的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汉文学发展史的著作,是考察日本这个暧昧邻邦的一部良史。而所谓良史,主要体现在"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材料搜集与使用以及"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态度上。《日本汉文学史》做到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较好的统一,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从日本现代文学看,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粗略算来,将近百部.而经一批又一批读者的选择和岁月的严竣冲涮,这些小说能留名于文学史的,自不会多.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的小说《楼兰》,是日本各种现代文学史著作必出其名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7.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学史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也是高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但近年来,高校日本文学史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急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高校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方向日本文学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文学比较、多媒体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办法,以期为高校日本文学史教学提供一点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岛田政雄的《中国新文学入门》是最早的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采取了新文学史整体化的编写策略。该著在文学史分期和框架体系方面,凸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大意义,在作家作品的选择及阐释等方面受到李何林、王瑶等人的影响较大,但也有着独自的创新和拓展,充分彰显了他个人的文学史理念及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代文学史是高校日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及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特色,并由此理解日本社会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目前的日本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教师对该课程的讲授仅限于文学史基本常识的传授,导致了日本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加强日本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杜甫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他所创作的诗歌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日本、韩国等一大批文学家、汉学家,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杜甫对世界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人自著文学史自窦警凡始,对后来文学史著述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北方的林传甲和南方的黄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日本( )川种郎的影响,创造性少.黄人在文学史观上有较大的突破,不仅注意到文学发展的量变进程,也注意到文学史进程中的质变和突变,其文学观至今仍有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但他的<中国文学史>因坊间没有印行,仅为东吴大学堂教本,故流传不广.  相似文献   

13.
平冈敏夫是日本横滨大学副教授,著有《日本文学史研究》和《北构透谷研究》等著作,在国内颇有影响。以下翻译的是《日本文学史研究》第八章第一节,供国内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的《日本灵异记》在编撰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对中国汉译佛经的引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该书编撰者以情节片段、借经证理、化用文句等形式,对佛经进行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该书的文学表现,而且对其实现宣教之目的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考察《日本灵异记》中对中国汉译佛经的引用,对于重新界定该书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亚洲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研究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一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其中《中国文学的特色》一章,将中国文学同西方文学和日本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文学的七大特色: 一、文学传统的悠久和持续性 首先,中国文学传统的悠久性,是任何文学所无可比的。从公元前八九世纪,直至“五四”运动,几乎三千年的文学史,对外国人来讲,不能不算是奇迹。欧洲文学里,虽然古希腊和中国文学几乎同时发生,但英、法、德、西等国基本上都晚于中国一两千年,  相似文献   

16.
试论川端康成作品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其作品具有“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这是他获得世界文坛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研读他的作品,开掘其作品的民族特质,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游仙窟》在中国久已亡佚,从唐代起即流落到日本。一千多年后,清末的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予以披载后,它才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所注目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体验研究,主要是围绕大正作家的中国游记进行展开,而战时日本作家的中国体验研究则相对冷清。论文从"中国趣味"盛行的大正时代的谷崎润一郎及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体验研究的繁荣状况,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的著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中得到启发,以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作家的中国体验为课题进行考察与研究,通过与大正作家的"中国趣味"相比较,来探讨战后派作家武田泰淳的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9.
紫式部是日本平安(794~1192)中期物语作者、歌人。其创作的《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小说,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走进《源氏物语》,可以更多认识作品本身及作者。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读本”是日本江户后期的一种娱乐性读物,比“绘本”更富有文字艺术魅力,在日本文学史上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前身。江户时代的读本作者在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方面受中国白话小说影响颇深。与此同时,明清小说评论家所写的序跋和评点不仅帮助日本人阅读和鉴赏中国的白话小说,更对日本读本作者的创作起到了理论性的指导作用。本论以明清小说作家、评论家李渔和日本读本作家曲亭马琴为对象,试探讨明清小说评论对日本读本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