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白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我校课题"名著进课堂"提倡语文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创造美的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和创造。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步入文中之景、文中之情、文中之理,吮吸文中美的精华,领悟文中的闪光点,获得身心的愉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充分享受知识。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名语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那么“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对“美”的挖掘与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美的教学语言,动听、感人,它是"用生命纺织的、从心底流出来的歌",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这种美的教学语言将语文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美的语文教学语言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锤炼.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我国两千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它在当代语文教学中也具有感人的魅力。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教师更应树立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朗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堂推向高潮,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挖掘文章的深层意蕴,与作者产生共鸣,最终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育,即培养学生感知美与创造美的情感教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以一定审美观念为标准,以情感为核心,以形象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可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形成美的品格,树立美的理想,提高美的素养。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美、思想美语文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具美感与艺术性,如篇章的和谐美、诗词的飘逸美、辩答的机智美等。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8.
吴海燕 《林区教学》2008,(11):31-33
美育作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审美判断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设计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挖掘美的课文内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伍雪辉 《教育艺术》2005,(10):20-21
教学艺术通常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指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其二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其三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艺术性创造活动.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师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对语文教学艺术性的恰当把握更能促进语文在文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职规划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中要挖掘好教材中的审美素材,在"阅读与欣赏"中培养感知美的能力,"表达与交流"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对语文教学美的需求日趋强烈。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有看不完的美妙事物,有感受不尽的真、善、美,有艺术的享受、审美的提升。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氛围,在文章中感受美的情趣,在咀嚼中提升美的品味,在想象中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反思并重新认识、界定语文属性很有必要,也只有在科学地揭示语文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教好语文;语文的属性在于艺术性、审美性,功能在于培养人对美的感知、美的发现、美的追求、美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变革旧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的美学元素,历练学生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美的人格,提高其对美的鉴赏力;要重塑语文学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则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必须坚持立美育人,通过挖掘内在美质“语文美”,创造语文教学美,来追求语文教育美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体育课堂教学中诸多美的因素是艺术性的充分展示.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体会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车尼尔雪夫斯基曾经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既然是一项创造,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  相似文献   

18.
有位大师说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培养.审美化语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来共同创造美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创造多种条件,营造恰当氛围,使学生喜欢诗词,感受到诗词的美并逐步培养理解诗词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中职语文教学要遵循美的规律,追求美的教学境界,发挥创造精神,调动各种因素,将"美"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美"的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在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的同时,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美"的教学氛围,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语文教学内容的"美"中职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集中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舒婷的《致橡树》一诗,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又有男性的阳刚之美,这两种美浑然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