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信任机制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都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组织文化建设与信任机制建设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组织信任文化的意蕴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信任文化是以信任为特征的组织文化,它是一个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强调信任的基本假设及信念。大学组织中的信任文化,对大学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和谐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要充分认识组织信任文化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以组织信任为核心的大学组织文化;要从组织信任文化的四个维度着手,构建大学信任文化;要建立有利于组织信任文化生长的人事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术组织中的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任有三种来源,即来源于过程的、来源于特征的和来源于制度的信任。学术组织坚守对高深学问的探求,保持自治和自由,加强规范制度建设等,是实现学术组织中信任的条件。信任对学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范勇 《教师教育研究》2023,(5):67-74+28
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代骨干力量,他们的稳定发展事关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1332名乡村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学校支持对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整体支持偏弱,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较高;学校支持能显著降低教师离职意愿;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学校支持与教师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降低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需要秉持尊重与关怀原则,充盈个体心境促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推进赋“知”与赋能,优化制度环境保障乡村教师“教得好”;遵循信任与协同方式,营造信任文化情境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校与社会之间和高校组织内部两种信任关系的视角,分析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信任的自我维持、缺乏制度或规范的约束、信息沟通不健全及教育理念的错位导致师生信任缺失等信任危机,在此基础上寻求建设高校信任体系的方法:加强积极的信息沟通、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高校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可信任度。最终构建一个互信、融洽、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PCOLT模式认为,学校文化的三种文化特质——专业共同体、组织学习以及信任,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PCOLT模式强调,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校长作为文化变革驱动者的作用,应该通过专业共同体强化教师之间的信任,应该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之间的联系。PCOLT模式可以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启示:通过提高校长文化领导力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提升群体意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PCOLT模式认为,学校文化的三种文化特质——专业共同体、组织学习以及信任,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PCOLT模式强调,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校长作为文化变革驱动者的作用,应该通过专业共同体强化教师之间的信任,应该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之间的联系。PCOLT模式可以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启示:通过提高校长文化领导力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提升群体意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内生式发展关系着教研共同体的持久运作,也影响着教研共同体研讨成果的创新、扩展和深化。但是在实践中教研共同体的内生式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引领,成员关系也相对松散,成员参与比较被动,凝聚成员思想的文化建设缺乏。针对以上问题,内生式发展的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需要设定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组织愿景,形成内生式发展的向心力;建构促进教师信任关系的组织机制,促进多个成员的抱团发展;打造释放教师个性自由的组织模式,促使成员全心投入组织;建设引领教师团结合作的组织文化,形成组织积极向上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网络组织是高等教育开展合作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而合作创新是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及能否取得预期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有赖于运行机制的必要保障,科学、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起着全局性作用。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范围,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分为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根据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基础,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分工机制主要分为基于组织类型的分工机制、基于创新目的的分工机制与基于创新资源的分工机制;根据信任关系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信任机制分为谋算型信任、理解型信任与认同型信任;根据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分为固定分成、按股分成与绩效分成;根据不同的协调途径或手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沟通协调机制分为法律协调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信任是和谐的教育生态元素,是教育的基础.但当前的教育系统却表现出信任缺失的状态,特别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任缺失,导致教育的"信任危机".在分析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原因和表现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信任重建的几点策略,包括制度建设、学校文化重建、强化教师承诺和责任、加强师生心理沟通等信任机制和具体做法来重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际隔离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从信任危机角度引发人际隔离背后深层道德困境等根源的现代性诠释,从强化道德教育、构建社会互动机制、培育社会信任文化等方面,阐述重建社会信任的适当路径,以期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信任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组织信任是组织行为领域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本文从特殊的组——学校组织内部的现象出发,基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组织信任、教师信任、学校信任文化等概念进行界定,针对学校组织内部教师对校长不满的现象,进而分析教师信任的建构及开放学校氛围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信任的策略和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信任关系表现为显著的情感导向。建立在伦理、忠诚、恩义、血缘、婚姻基础的信任关系,在民营企业成长历程中,不但表现为差序格局的人类学特征,更加表现出现实性、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文化倾向。推进公司治理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既具有传统家族化组织的特性,又必须适应现代化公司组织的发展需要,受到中国儒家文化信任关系与现代商业专业理性的双重影响,根源在于制度性信任条件的缺失与理性商业价值观的失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需要突破儒家家族文化带来的内外有别、情感导向的信任机制局限,在现代商业理性和企业发展利益诉求之间,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灰色系统,教育质量的概念具有模糊性,质量建设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既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让市场竞争机制在质量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着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从质量问责走向质量合作,形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信任的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组织通过知识契约安排将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交易属性决定了知识契约形式,进而影响着各方行为。校方与各主体间的知识契约关系使大学组织具有控制松散性、二元权力结构、信任协作机制、组织边界模糊、协同创新等特征。大学的组织特征能够有效地抑制知识契约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双边机会主义、要挟和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组织治理更加依赖于信任、声誉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适用不同知识交易属性的网络治理机制为大学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花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22-24,91
阐述虚拟企业的概念及特征。针对其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而给虚拟企业文化的建设带来的冲击,提出构建开放型、信任型、融合型和学习型四种新型的企业文化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传统信任文化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普遍信任成长的因子,二是认为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或者说根本不信任。在建构普遍信任的过程中.市场是普遍信任产生并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中间组织成为信任建构的组织保障,各项法律、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管理学角度看影响虚拟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有团队目标、梯队建设、信任关系、团队文化、管理评价机制、技术支持等。应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突出机械工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引入隔合理念进行课程群教学内容融合设计和教学实践,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和远程协作教学团队,制定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大学信任不平衡结构的实证考察及理论思考,是大学信任研究和大学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两方面考察了我国层级性大学信任的生成机制,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共同影响和异质性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信任呈现出随着大学层次的下降而逐级下降的层级性特点,这一特点受到了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的负向建构作用。研究还发现,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对层级性大学信任的影响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共同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公平可以作为威权主义价值观影响层级性大学信任的替代性变量,应建立基于分类分层的大学信任差别化构建机制,以弥合重点大学信任和非重点大学信任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治理环境的变化使治理形式发生改变,相应地,治理机制也在发生变动。正如市场的治理机制是价格、科层的治理机制是权威控制一样,集群武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的核心是信任机制。作为信任机制的两种类型,制度化信任和人际关系的信任之间是相互加强而非相互排斥的。无论是基于人际关系的信任还是基于制度的信任,都是嵌入到一定结构下的,并且都有其作用的极限。在现实的组织运行中,价格机制、权威控制和信任机制的交叉并行往往是一种常态。彼此的交互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集群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