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克里斯·哈曼的新帝国主义论着重论述了二战后开启的、区别于列宁所论述的古典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帝国主义时期,根据哈曼,这一新帝国主义时期又可划分为:冷战初期新帝国主义的形成期(以国家资本主义为特点)、冷战中后期新帝国主义的巩固发展期(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为特点)、21世纪以来新帝国主义全球统治的瓦解时期(以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为特点)。新帝国主义以持久的军备经济为前提,以新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以经济殖民为主要手段,以形成国际金融垄断为主要表现。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依然发生作用,军备经济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陷入两难,金融危机成为当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激起各种反抗运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丛生,帝国主义正由经济危机发展为总体性危机。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取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存在根本矛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取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才能为新帝国主义的矛盾纷呈找到最终的通途。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基础上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全球化趋势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对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而且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且不说"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列宁所说的垄断性质,单是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国内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些论著简单地重复列宁在本世纪初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和论述,不能反映半个多世纪来资本主义的集中和垄断方面的新特征。二是有的论者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特征上的发展变化,只看到西  相似文献   

4.
以不发达殖民理论为核心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国际垄断、全球化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既是对上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又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有着内在的联系。“新”“后”两种理论不仅延续了列宁不平衡发展的辩证方法,认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的说法,而且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的论点,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对其历史进程的认识,比如:开始时间、发展阶段等却存在很多分歧。笔者从对资本主义发展轨迹的认识上,认为经济全球化开始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时期,迄今在其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至一战为第一阶段;二战后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为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这一讲的中心,是通过分析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阐明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帝国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度呈现繁荣景象;垄断资产阶级攫取的利润也随之急剧膨胀,他们从大量利润中抽取一小部分,采取“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资本民主化”等各种新手段,以缓和帝国主义时期的三大矛盾。所有这些,都似乎表明当代帝国主义经济不仅发展较快,而且其固有矛盾仿佛也没有激化到即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程度。因而有些学生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感到不好理解,有的甚至错误地  相似文献   

7.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这个讲题,中心是要通过对帝国主义五大特征的论述,向同学们阐明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列宁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运动的规律。列宁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今天仍然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帝国主义经济实质的理论武器。但是,自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伟大著作问世以来的六十五年,特别是二次大战后的三十多年,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对我国政治经济学教材现状的分析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基本上还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理论体系无一例外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翻版或者是它的缩写。由于《资本论》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教材中的资本主义部分,特别是对自由主义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基本上是无懈可击的。除了个别的观点外,很少能从它的理论体系中找出破绽。在马克思之后,论述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及运行规律时,又有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  相似文献   

9.
付云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3,(6):126-127,14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转变过程,从刚开始的反对资本主义,并把反资本主义与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并列,到进一步的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现阶段中国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意义,再到逐渐认识错误,对资本主义恢复理性认识。主要探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正>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许多新情况,产生一系列新现象。诸如: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生产力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部分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有了部分改变;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相对稳定发展状态。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上述变化,丝毫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也成为今天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汇。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全球化的讨论是对20世纪资本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结。现今,全球化已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至Ij全球范围,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现实为社会主义国家既提供了发展经济的便利,又设置了认识国情的障碍,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考察20世纪初列宁对此问题的思考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20世纪中期盛极一时,之后逐渐式微与淡出,甚至被人遗忘,而随着全球化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它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既是西方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苏联和亚洲学者所热衷的课题。在西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研究不仅有着曲折、波动的复杂过程,而且在该理论原创性和现代意义方面也有着激烈的争论。在苏联,从斯大林的片面化和抽象化时期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列宁著作的复归再到八十年代新思维倡导下理论的解放无不彰显出对列宁理论的褒扬。在亚洲,日本和我国学者也纷纷对该理论进行追问,从而探出自己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学术资本主义是大学或教师为获取外部资金支持所表现出的市场行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原因除了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政府财政政策、新公共管理等公共影响因素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产业化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面对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及大学教师学术行为带来的种种影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哈维从"时间—空间修复"的视角对"资本主义为什么能长久地生存下来"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哈维认为,"时间的加速和空间的缩减"是资本主义运动的一项基本法则;"时间—空间修复"是资本主义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而全球化策略则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一种空间策略。这些都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是通过"时间—空间修复"的策略而维持至今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全球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全球资本主义代表一种更深层的资本的非领地化、抽象化与集中化。全球资本主义的霸权形式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全球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阶级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方式存在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当今世界形成了"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无产阶级"的对立。第二,边缘化。第三,资本的控制方式趋向隐蔽化。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经济模式在苏联确立之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后苏联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而选择了斯大林经济模式。这一选择绝非偶然侥幸,而是众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而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些因素体现为经典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理论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过、国际资本主义对苏俄的危胁、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以及列宁逝世后苏共高层领导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态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地位的全球化,它没有消除反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经济全球化必然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是英语.英语几乎到了霸占世界传媒的地步,所以有人称英语为语言帝国主义。语言承栽文化,语言的霸主地位导致了文化上的霸权意识。文化霸权一旦形成就容易引发文化冲突,像经济学家们寻求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一样,语言学家,教育学家们也试图在倡导一种新的英文变体——国际英语,这种国际英语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土,在文化上是中立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提出了三民主义,旨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实现人民主权;批判资本主义,注重民生问题,追求社会主义。这就把爱国主义提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