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立足于话语角色类型及其在言语中的转换理论,以斯坦贝克《菊花》中的对话为例,分析文学人物在特定环境和背景下扮演的话语角色类型,及其言语转换的根本原因和折射出的人物特征。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哲学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这些对话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显示出明显的戏剧特征,尤以会饮最为典型。而这些对话中除了"法篇"以雅典人为对话的主角,苏格拉底没有出现之外,所有对话中都有苏格拉底的声音。这位柏拉图的老师,到处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示人,却最终颠覆了人们自以为牢不可破的知识,触怒了雅典人和雅典人的法律,最后饮鸩而死。是雅典人的民主判定了苏格拉底这样的命运。柏拉图的会饮展现了苏格拉底的另一面,加上这一面,苏格拉底这个人物将更为圆润而动人。本文所做的就是对会饮中苏格拉底的戏剧角色进行分析,从反讽和哲学的角度对苏格拉底这个集爱神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4.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但是"百人百声口",且每个人物语言声口毕肖,书中形象鲜明、各具秉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书对人物对话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描摹。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例,通过人物对话的个性化、情景化,以及丰富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来简要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09年出版的两套共12册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对两版本教科书中男女角色人物与插图人物、男女主角与配角出现频次,男女角色身份赋予,男女角色形象特征及两版本教科书中女性角色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教科书中显见与隐含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及其对学生性别角色获得的影响,展示教科书在此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品运用对话描写艺术生动刻画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基于对话理论,通过分析祝庆英和黄源深两位先生汉译本中的语言对话,评述译者各具特色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8.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经典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哈里的作家去非洲旅行时,途中汽车抛锚,皮肤被刺划破,染上坏疽病,等待死亡的过程。小说是由他与海伦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对话,用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来分析这些人物对话中隐藏的真实含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与主题。揭示男女主人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小说中的对话,更是艺术的艺术。凡是成功的小说、杰出的文学作品,无不闪烁着对话艺术的光芒。人物的对话应该做到这样三点:与人物性格高度统一;准确把握对象的内心世界;与对话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在场人物密切相关。基于以上几点,曹雪芹的《红楼梦》无疑是对话艺术完美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0.
虚拟角色是虚拟场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逼真的虚拟角色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游戏、影视制作、军事训练等领域.介绍了基于传统经验的虚拟角色脸部模型构建方法和一种基于样本插值的角色脸部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视觉可信度和生成人物表情两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生成人物表情更适合应用于虚拟角色表情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以对剧本文体的功能分析为基础,主要从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的角度,研究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温德米尔夫妇对话的人际意义。旨在探索对话中语气、情态和评价传递了哪些人际意义;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和心理是如何通过人际意义揭示的;人物关系的变化及该剧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语言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过客》语境差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从语境差的角度对鲁迅先生散文《过客》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语境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关系,揭示作品在文体与表现形式、人物对话、创作与读解关系等方面蕴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域对等的理论角度出发,对比《为奴隶的母亲》张培基英译本中原文与译文丈夫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翻译,结果发现,对话译文基本上再现了丈夫真实的人物形象,但在部分对话翻译中丈夫的人物形象并未得到充分的再现,这给我们以后的翻译实践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大地>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还未有人从语用学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运用Grice的合作原则及准则来分析<大地>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并以此角度展现赛珍珠如何借助丰富的人物语言来塑造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期对作品人物更为透彻而真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交际有两种形式 :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从现代俄语使用的语言手段来看 ,口语和书面语是各具特点的。俄语口语对话中的一般句法特点是句子结构的不完整性和表达上的省略性。笔者试着分析一些剧本和文学作品的人物对话及日常口语来说明俄语口语的部分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本文从鲁迅小说的人物自我语言反讽和人物对话语言反讽两个方面简要论述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和张力。  相似文献   

18.
张建英  尹青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0):145+153-145,153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具体从句法、用词、重复等手段的使用、表达内心思想活动的方法和对话分析,说明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和他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相似文献   

20.
江奈生.斯威夫特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其写作特点以讽刺手法的大量熟练运用而闻名。但在其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运用得较出色的写作手法还有对比。通过对比,作品完成了人物自身性格之间的转换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角色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