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1制作背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讲到的粉尘爆炸,实质是充满在有限空间内的粉尘遇到火源急剧燃烧而发生的化学爆炸。然而演示的方法是在易拉罐里点燃蜡烛,再向瓶里由外向里打气吹起淀粉粉尘,实验很难成功。其他的改进也一般采用先点火源,后打气吹起粉尘的方法,即使爆炸了,但这种爆炸  相似文献   

2.
(1)粉尘爆炸器的自制目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中“可燃粉尘的爆炸”是新增演示实验,用于探究可燃性粉尘的爆炸原理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了增强实验效果,笔者从面粉的干燥程度、粉尘烟雾的形成、容器的密封程度等入手,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了这种粉尘爆炸器,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新教材(上册)人教版第128页,实验7-3是粉尘爆炸实验。实验室没有现成的装置,需要师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寻找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来制作和调试装置。下面是在讲授“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内容之前,我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面粉爆炸实验的探究。1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在教学实践中探究粉尘爆炸实验难以成功的原因;针对实验不足,设计制作了一套装置应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化学课本上有两种爆炸实验,一是粉尘(固体颗粒)爆炸实验,二是气体(氢气、甲烷等)爆炸实验。但绝大多数化学老师都绕开不做这两个实验,为什么呢?主要是老师自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一是怕实验不能成功,在学生面前下不了台;二是怕爆炸的巨大力度,把自己都吓着了。于是只能照本宣科,或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爆炸的原理,但效果远不及做出来的好。本人每学期都做这两个实验,均获得成功。在今年暑期实验培训中,44个学员进行爆炸实验的设计,能有  相似文献   

6.
探究燃烧的条件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而粉尘爆炸是社会中常见新闻。文中利用最常见的粉尘——淀粉,展示了它的"爆脾气",同时也介绍并演示了非牛顿流体,让最常见的物质淀粉走进了课堂。该实验既可当作演示实验,也可作为魔术,深受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中,以粉尘的爆炸为例向学生讲述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相似文献   

8.
面粉加工厂里要“严禁烟火”,是因为可燃粉尘遇火时有可能要发生爆炸。初中化学涉及此知识内容。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可燃粉尘爆炸实验或作课外兴趣实验,能起到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28页有一个面粉爆炸实验。作为教师如按教材设计的实验演示,很多时候做不成功,我仔细研究发现该实验有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0.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11.
硝酸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演示实验,教材安排了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但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实验现象不太理想,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且产生的NO、NO2没有综合利用等。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铜与浓硝酸反应演示器,经使用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 ,无论是第三册的“选修本”、“读本” ,还是第二册“试验课本”的章节和习题里 ,都有关于“旋转磁场”的内容 ,因为它是“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它既是教材的重点 ,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要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实践中发现 ,按照课本中图示的方法进行演示有两个弊病 ,其一 ,磁铁旋转时 ,看不清线圈也随着磁铁转动。其二 ,学生会误认为是磁铁转动时的风把线圈给吹动的。所以使实验效果不佳。为此我把此实验装置进行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 1。1 改进方法与用…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有关氢气的爆鸣实验,演示时存在成功率低和不安全因素,所以许多教师教学时常回避这一实验,故而不能使学生直观体会到氢气爆炸的危害性。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研制了一套氢气爆鸣自动点燃装置,该装置采用压电陶瓷电子点火新技术和简易贮气装置,不仅操作方便、安全,而且还能直观地说明氢气在不同含量时的爆鸣程度,定性说明氢气的爆炸极限问题。该装置制作简单,材料易得,使用时不需要外加热源或电源,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1 仪器装置图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是将少许易燃易挥发性液体涂在小筒内壁 ,加盖密封 ,让其自然挥发产生蒸气 ,并与筒内空气混合 ,再用高压微型电子点火使之爆炸。达到声响宏大清脆 ,但不惊人 ,不干扰教学秩序。其次 ,爆炸的同时 ,产生的废气能自动排出 ,空气重新进入筒内 ,故可反复控制爆炸 ,一医用棉签所沾取的液体可操作 5~6次之多。使抽象的化学爆炸原理有声有色、直观有趣、安全可靠。(2 )用途 :化学教学中演示爆炸原理。传统实验中无蒸气爆炸的演示实验 ,因此它填补了该实验的空白。3 制作材料硬塑料管、微型压电…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通常是通过氢气爆炸实验或粉尘爆炸实验实现对化学爆炸的理解。现有教材中的氢气爆炸实验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根据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的积累,将氢气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进。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运动的合成演示实验在演示时存在以下缺点:①由于是手动,移动玻璃管时不能保证匀速;②演示时连贯性、对比性差;③蜡块运动径迹不能显示。为此,很多教师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实验,显然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实验要求,较完美地制作出运动的合成演示仪。该演示仪器操作方便,演示效果理想。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1提出问题 弥漫在有限空间内的面粉(小麦粉)粉尘遇到明火,常会引发爆炸,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然而,就该实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时,10多所学校的教师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最难做的实验之一,很少有老师做出爆炸的效果。由此看来,探究粉尘爆炸实验的方法很有必要性,那么地迫切和重要,探究的过程一定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比热容”演示实验,课本中采用“热得快”给待测液体加热,这样操作很不安全,而且误差大,可见度差。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笔者设计制作了“比热容演示器”,使用效果颇佳。一、制作1.“水槽”图1如图1所示,用3mm厚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加工底板1块。然后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及应用,阐述了该套装置的优点。它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同时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漏、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适合于教师演示,也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