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平 《文教资料》2007,(7):39-41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皤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2.
王彤 《天中学刊》2012,27(5):50-53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多次提到"理"这一术语,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既包含儒家积极入世之理,又包含禅理、玄理,体现了殷璠对诗歌内容的要求。这与殷璠所处盛唐时代儒、道、佛思想大融合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维的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早在唐代天宝年问,殷璠《河岳英灵集》即有“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赞誉;到了宋代,大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099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相似文献   

4.
唐人选唐诗自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始、至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内容及于陶渊明者,唯《续诗苑英华》等一二种而已。虽然,《河岳英灵集》品评诗人未及陶渊明,但是,该集选录田园诗、评品田园诗句、选王维《偶然作》其四与崔颢《结定襄狱效陶体》,据此等可见殷璠对陶渊明的接受,亦可管窥陶渊明对唐人的影响。研究此等,不仅可探究殷璠的诗学主张,厘清陶渊明对唐代文士与唐代文学的影响,亦可管窥唐文士与唐选诗理论家接受陶渊明的历程、探赜其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殷璠的《丹阳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唯一一种以籍贯为单位来选诗的诗歌选本,对今人研究唐代的诗学风尚和地域文学有着较大的文献价值。《丹阳集》选诗存在尚骨力、重声律、文质并重、情理兼取、取诸诗人之长等标准。《丹阳集》的编选显示了当时润州地区文学创作有着崇尚隐逸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将盛唐时期优秀的诗歌著作大多都纳入其中,他选取诗人孟浩然诗歌共六首。他品评了诗人孟浩然的诗风和生平,摘取了诗中的句子进行赏析。故文章以殷璠选取的几首孟浩然诗歌为蓝本,以小见大,探讨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内涵及产生原因,并探讨孟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诗人评语的文本解读出发,选取他对盛唐诗人高适的评语并结合其所选高适的部分诗歌作品,分析评语的具体意义。总体把握评语中"胸臆语"、"风骨"范畴的内涵,研究高适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将其还原到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期对殷璠的品评做出更为细致和较为合理的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8.
《众妙集》、《二妙集》乃赵师秀继踵《极玄集》而编的唐诗选本。《极玄集》以大历诗人为主;《二妙集》专选贾岛、姚合;《众妙集》主要是大历诗人和姚、贾诗派。三集所选诗作在体裁上,皆以五律为主;在题材上,皆冷淡政治时事,关注日常琐事;在情调和主题上,皆悲凉、凄苦,企慕隐逸、闲适;在表现手法上,皆少用典、多摹景;在风格上,皆以清幽闲雅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五律之外,《极玄集》偏重五绝,《众妙集》与《二妙集》偏重七律;《极玄集》不排除情感激烈、表达直接的作品,《众妙集》与《二妙集》则以“词体和平,表达含蓄”为选录准则。这既显示了姚合《极玄集》与赵师秀《众妙集》、《二妙集》前后相承的关系,也体现了时代、个性等差异造成的编选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佳 《现代语文》2010,(4):13-15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诗人,他潇洒不羁、充满浪漫豪气。其诗歌创作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但在盛唐诗歌选本《河岳英灵集》中,所选李诗种类、数量均很有限。本文试从该选本的编著者殷璠的选诗标准出发,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兴象”是盛唐文学理论家殷皤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本文以理论与创作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殷番的“兴象”说进行研究。从创作主体入手。对“兴象”说进行重新阐释,殷璠“兴象”说的理论内涵是指一种带有盛唐诗人审美特征的具有诗人深厚的思想和充沛的情感,并且具有感发性、语言凝练自然的审美意象。“兴象”说对于矫正齐梁浮靡文风和总结盛唐时期诗歌总体特征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又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具有开启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异《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12.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两句《老子》中论道命题所包蕴的重要美学原理,运用当代学人据《周易》创造的“易象”、“象素”美学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雨帆集》之“立象以尽意”、“立象之过程”和“大象之形声”,对《雨帆集》借助事物塑造形象所表达的情感、观念和义理,及其艺术成就,作出了肯定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其中所表达的正确人人关系和天人关系。作者认为:“人的本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人关系和天人关系。因此,正确地解决这两个关系是解决‘三观’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人的本质的根本所在。《雨帆集》的大象的意义或价值。从义理的角度讲,主要就在于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这两个关系上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最早的词曲总集《云谣集》,其中有部分曲子在字句上仍然存在争论。本文主要对《云谣集》中的“云”字、《凤归云》(第一、第二首)、《破阵子》(第二、第三首)、《内家娇》等词曲内的部分字句进行重新阐释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卜雅娜 《文教资料》2009,(13):20-21
本文研究《六度集经》中“着”字介词的用法和语义作用,发现“着”在这个时期主要词性依然是动词,还没有完全虚化为介词。在“着”字的介词用法上,《六度集经》中的“着”字大都表示处所(处所的所在、终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是一位具有高尚审美趣味的艺术家。他是诗人、画家,又是音乐家。他的审美趣味在于:恬淡,平和,闲散,至于冷寂。他远离俗韵,不事功利。山水风物一经其审美过滤,则成美学精品。他的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璠《河岳英灵集》)这里的“着壁成绘”,乃谓其诗如果挂在墙上,就是一幅画卷。因而,苏轼尝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相似文献   

19.
关于《祖堂集》中的不少词语用例,可以起到补充、补正当前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义项所举例证较晚的问题,笔者曾著文有所揭示(参拙作《<祖堂集>中的俗语源》,刊《绵阳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然彼时囿于精力,尚有遗漏.近来赋闲在家,居多闲暇,笔者即依前文体例,对《祖堂集》作了近乎穷尽性的调查,又得若干条,现列于下,为防文冗,每条酌举一二例.羚羊挂角《汉语大词典》9/172(指第9分册第127页,下同)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琥按:《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师示众云:“如人将一百贯钱买得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灵羊挂角,莫道踪迹,气也不识.”僧便问:“灵羊挂角时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护身符 《汉语大词典》11/428义项引《景德传灯录·慧忠国师》:“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琥按:此亦见《祖堂集》卷二《慧忠国师》.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