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大学生实习:就业前难迈的门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不少用人单位都开出了"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招聘条件,为应对这种变化,暑假期间,已经忙碌了整整一学期的大学生们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投身于另外一个战场——假期实习,以积累实践经验,为即将来临的求职大战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失范行为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求职或许是许多大学生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战场,第一次面临残酷的职业竞争,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在就业求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去规范的行为或者出现一些心理误区。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失范行为1.过度包装,华而不实。求职的大学生似乎特别看重包装二字。包装首先从自荐材料开始。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自荐材料一个比一个精美,广州杰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姚若松收到的一些毕业生的自荐材料,成本大多在20~40元。自荐材料的形式也越来越五花八门。一些学生在自荐材料中附上自己的“青春写真集”外,还有些同学将个人简历制成精…  相似文献   

3.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能成功就业的大学生,也应该是注重经验和经历的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     
《大学生》2013,(9)
正牵手求职招聘会上,经常会看到刚毕业的大学生情侣牵手前来应聘,希望能同时被一家单位聘用,他们似乎把求职和天长地久划上了等号,认为"牵手求职",才能让两个人的爱情路走得更远。公交长颈鹿指在公交或地铁上,伸长了脖子看周围人手机屏幕的人,近日网络上一组反映"地铁长颈鹿"一族看别人玩手机的漫画作品在网上引发了共鸣,不少网友表示这些自己都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5.
黄晓波  韩宇 《江苏高教》2014,(2):125-126
在国内就业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应届毕业大学生为应对就业困难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求职包装"的行为,但有些行为并不符合伦理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求职包装的现状,对"求职包装"这一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求职包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不良的求职包装带来的影响,最后对求职包装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女大学生凭着自身的智慧和努力走进高等学府,实现"自尊、自立、自强"的理想时,却没有想到伊甸园般的浪漫情怀很快被就业战场上的残酷击得粉碎。许多优秀的女大学生都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能力在己之下的男生取胜的情  相似文献   

7.
一个遵纪守法的单位才能有发展前途,如其不遵守国家的规定,对其向求职毕业生许下的承诺也应打个问号。毕业生在主观上应保持冷静,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的情况。招聘陷阱花样繁多,希望广大应届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假招聘的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取得面试资格,切忌因一时求职心切而上当受骗,以免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随着大学生求职浪潮的日益翻滚,求职陷阱也随之而来,这让广大的学生、家长、教师都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大学毕业生求职可谓是一件大事,多年来寒窗苦读,终于到了得以展现自己能力之时,他们无不全身心地投入求职的人海中,然而,五花八门的招聘陷阱更是无处不在。对此,求职毕业生要学会勇于说"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多数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大学生们的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显不足。事实上,由于大学生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面试”对大部分刚踏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而言是相当陌生的,但它却是求职过程中极重要的一关。每到毕业前夕,大学生们常常往返于各种人才交流会、招聘会。“如何才能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以最快的速度求得理想的栖身之所呢?”、“为什么他的条件比我差,而我没能应聘呢?”,这都是求职者们苦苦探求的问题。心理学家奥里·欧文斯说:“大多数人录用的是他们喜欢的人,而不是能干的人。”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但却道出了求职礼仪的重要性。如果你能够在求职时,较好地运用求职礼仪,肯定会在求职时处于优势地位。限于篇幅问题,这里只谈一下求职面试…  相似文献   

10.
王博  白丽萍 《教育》2012,(35):42
又到一年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近日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有些人很快拿到了心仪工作的面试通知,也有人在求职途中屡屡碰壁。"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些毕业生的困惑。困惑一:没就业何来经验在兰州市人力资源市场11月底举办的"2012年西北地区大型用工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上,西宁市发改委、建委、房管局等展位被挤得水泄不通。但是,大多数人都手持简历,远远观望。虽然西宁市发改局等单位提供的岗位待遇优厚,但都要求工作经验。甚至现场可以听到周边不少围观的求职者抱怨,"应届毕业生,怎么可能有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求职花费是个老话题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升温也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求职花钱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的事实."大学生求职成本调查"是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举办的2006大学生求职系列调查之一.通过这个调查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大学生求职的一些新情况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摆脱在招聘会上屡屡受挫的局面,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都难免有些急躁和盲目。虽然每年的招聘季节完毕都会有大学生出来现身说法,专家也是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分析和指导,但问题并没有减少。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如果大学生的求职侵权现象也和毕业生数量一样成增长趋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公布的调查结果,在12463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求职者中,55%的人遇到过求职陷阱。而受骗上当后,有49%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只有10%的人“起诉维权”,15%的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数字也说明,大学生面对求职陷阱…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12万人,同时我国又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对于女大学生而言,由于受传统用人观念影响和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尽完善,在就业求职中更是举步维艰.在第一个大学生就业高峰年来临之际,笔者与一个曾经积极奔波于求职之中的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交谈,从中深刻地感受到女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艰难选择和他们在这场"求职战"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与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的求职路上存在不少"陷阱",虽然求职路有的"陷阱"是显而易见,容易识破的,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许多毕业生往往由于"慌不择路",会掉进别人设计的陷阱中,所以对初次求职的大学生们来说,求职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警惕是相当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求职花费是个老话题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升温也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求职花钱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的事实。“大学生求职成本调查”是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举办的2006大学生求职系列调查之一。通过这个调查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大学生求职的一些新情况和新趋势。本次调查自我杂志在2006年第9期发布之日起,截止6月15日,我们共回收问卷5279份。其中,男生2373人,占44.95%,女生2906人,占55.04%。从学历层次划摄影:韩萌分,本科学生4112人,占77.89%,研究生1167人,占22.11%。一、求职阶段花费普遍增加,项目繁多,侧重不同1、…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就业竞争,很多在校大学生已开始了职场热身。作为其中一员,在多次求职中,感触颇多,现将其归纳如下:一放下你的优越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涉世之初,意气风发,满脑子指点江山的念头,以为自己该被别人求之不得才符合常规,优越感随之暗中滋长,然而一个高傲的人是令人厌恶的,更何况你面对的是无论在年龄、资历、经验等方面都优于你的考官,这样的优越感是滑稽可笑而不堪一击的。二张开你纯真的双眼有的人认为求职时一定要表现得老道、成熟,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其实不然,就算一个称职的演员,在没经过演戏体验之前,也不能很好地进入状…  相似文献   

17.
弧与圆     
近日在天涯论坛读到一篇标题为《弧与圆》的贴子。文章谈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作者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弧,在世界上寻找另外那个弧,找到了,只有半径相同,接口能磨合,角度互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那这两个人才幸福、美满。现在大学生也声称求职如“找个婆家”,也讲究两厢情愿,从这方面看来这求职的事也如这男女之间的感情,只有适合的两条弧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这几年随着求职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僧多粥少”的就业现状让每位求职者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失败的打击。从目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看,这种状况还将继续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求职费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求职花费是个敏感的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求职花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求职要有成本,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事实.他们为了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长途跋涉,不惜血本地进行投资.前不久相关机构就此问题进行的一次大型调查活动,共收问卷5685份.其中女大学生3186人,男大学生2499人;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生4491人,研究生1194人,通过这个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求职花费的一些新情况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90后"大学生的入职元年,2013将有更多"90后"大学生步入职场,开始自己的职业之旅。在这一新的"考场"上,他们将如何逐鹿人生、畅想未来——这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90后"大学生在求职时由于工作实践的匮乏加之职业浪漫主义色彩的侵扰,往往有些"不靠谱"。一位"90后"大学生说自己定义的"好工作"是:"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另一位"90后"大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近些年高校中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从前几年的传呼机、手机,到最近的隐形无线耳机,作弊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学校严厉处分的报道,不少高校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停学一年甚至勒令退学。然而即便如此,高校的考试作弊现象还是不能禁绝。2.弄虚作假失信违约。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有些大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抢占先机、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就在简历中一味突出介绍个人某方面的才能,有的甚至信口开河、无中生有,欺骗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