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都怪学生吗?应该说我们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2.
正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班级在刚开始时"一团和气"、师生相安无事,可越往后,学生越不安分,班上的"事"越多,班级越混乱,班主任越头疼;而恰恰相反,有的班级在刚接手时,问题成堆,状况百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班的"事"却越来越少,越来越让人省心。那么为何会形成这种强烈的反差呢?我们班主任又怎么让自己的班级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急于问老师"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或者诸如"你做得不对,我这个是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我这个才是对的"等等;教师们也会说,"你这道题做得不对,不符合标准答案"等等。也许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认为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但当我们仔细思考  相似文献   

4.
无奈很常见,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经常会表现得很无奈;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却无效后,也会感到无奈。无奈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体验,会让我们想起自己所面临的困境。问题在于,困住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是外界环境还是我们的内心?面对无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5.
一、"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用"选材、构思、加工、修改"这些术语来指导我们的习作课,对怎么写作,没说服力,试问:构思什么?加工什么?指导什么?是不是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就能把作文写具体?下面我们拿出一篇三年级习作(课题为《介绍自己》)来讨论。我爱好体育,喜欢跑步、跳高、跳远,特别爱打乒乓球;我喜欢音乐,会唱很多歌,还会弹电子琴;制作手抄报也是我的强项,在比赛中经常获奖。最近家里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错误",更要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使它再生新的知识。但有时教师也会出现"错误",那又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去发掘、去剖析、去探索、去辨析,成功最好,失败也罢,笔者认为这些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8.
<正>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老师发挥得多么精彩,也不在于课堂气氛多么活跃,而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这才是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过这种体会,有时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参与度也很高,但下课后呢?再过一段时间呢?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记住了多少?这需要老师认真反思。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小组讨论内容要合理"高效课堂"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显然,小组活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四能"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与载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其思维的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一、现象片断一。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境遇:"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小手举得高高;"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什么问题?你又想到些什么呢?"讲台下一片安静。  相似文献   

10.
<正>也许我们都有一种经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都自觉不自觉的在学习你的课程,教学成绩就可观;或者教师很威严、强势,学生不得不学,教学成绩也可观;或者是严格的管理,达不到目标者就要受"罚",可能教学成绩也还不错;或者是时间加汉水,多讲加多练,教学成绩也可能可喜……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我想,那是因为,部分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自觉或者被迫学习,"动"了起来,可见,让学生在学习中行动起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职校学生难以管理,是个普遍现象,不少中职学校都采取了准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的手段,"效果"显著。可以说,案例学校学生管理"成功"的经验不是个案,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比较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说起中职学生,我们往往会将其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高中学校为什么少有准军事化管理的状  相似文献   

12.
正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要经过两个层面的转化:一是从现实问题的表征中观察、收集、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二是根据整理出的数学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也正是在经历这两个层面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也要经历这两个过程。然而,我们的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的师生对话:师:关于分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什么?生:判断单位"1"。师:单位"1"已知怎么办?未知怎么办?生: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未知用除法计算或者列方程解答。这是在教学"分数问题"时很多教师习惯性的提问,旨在通过这样的辨别与分析,帮助  相似文献   

13.
石勇 《中学生百科》2011,(36):28-30
有一句谁都知道的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一位叫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家说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无非就是这个信息:一个人的性格太难改变了,会决定他一生的命运:或者可以让他成功,或者可以让他失败。但除此之外,我们对性格就一无所知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4.
我是"80后",是年轻的班主任;他们是"90后",是我的学生。当"80后"遇到"90后",会发生什么呢?在学生面前掉了泪当我自信地接过班主任的接力棒时,学生也满心期待着我这个"80后"  相似文献   

15.
魏星 《江苏教育》2012,(Z3):24-25
《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沙漠"变成"绿洲",需要源源不断的甘泉。那甘泉,就是阿联酋人付出的热情、爱心、智慧、财富等。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呢?在听课的现场,我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回答:给学生源泉!也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情趣、动力、策略,让学生乐学、会学。查晓芳老师紧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一核心价值,根据第一课时的特点,以学生的"问"为线索设计活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文化"近些年是个热词,我想从文化办学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一点思考和做法,重点想说三个问题:为何选择"慎独教育"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为此我们重点做了哪些工作?眼下见到的收获是什么?一、为何选择"慎独"为核心办学理念?什么是文化?大概专家学者会给出无数个回答,我们教育界的同仁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我理解中的文化就像一头洋葱,最外面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有效学校?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学校是否有效?如果我们要创建一所成功学校或者有效学校,我们该如何行动?我们怎样知道是否达到了目标?回归学校教育的本真当前学校中,"学生学习苦、教师教学累、校长管理烦"等学校低效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更好地落实数学学科育人目标?我们尝试以"思维育人、史料育人、审美育人、活动育人"四个维度为抓手,在数学教学各环节挖掘学科育人内涵,努力使数学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立德树人"目标的引领。本文以"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一、新课引入"新课引入"是一节新授课的基础,它的立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会影响整节课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本课以数学史为切入点,融入中外数学家的经典数学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一回顾实际测量过程师:说到测量,如果要测量这支粉笔的长度,我们用什么测量工具比较好?生:直尺。师:如果我们要测这桌子的长、宽、高和体积,我们要用什么来测量?生:卷尺或者米尺。师:关于"实际测量"这一章,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一,要熟悉测量工具,我们使用了哪些测量工具;第二,步测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尽量减少步测的误差;第三,练习目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样练习的?哪位同学来说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什么什么?又要写"通过什么事,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启示"啊!——这样的抱怨,你一定很耳熟吧?这样的话,你没嘀咕过十遍也嘀咕过五遍吧?大家之所以会害怕"启示",多半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1.认为受到启示=听别人讲道理;2.认为写启示=自己讲道理。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启示作文":一篇作文只有一半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