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你怎么上课不认真听讲?""你看你写的字像什么样子,擦了重写。""你应该认真学习。""你不应该和别人吵架。"……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用得最多的也许就是这个字眼:"你"。  相似文献   

2.
barbara 《大学生》2013,(18):10-11
正"大学四年,翘过课吗?"——"没有。""谈过恋爱么?"——"没有。""干过什么不靠谱的事儿吗?"——"没有。""那,你大学四年都是怎么过的?"——"学习呀,大一认真学习,考好绩点,拿奖学金,不管找工作还是出国,简历都得好看哪!大二过四六级,准备出国,暑假还找了个地儿实习;大三决定考研,但是又怕考不上,所以就是一边实习一边考研,基本就是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奔波;大四上半年什么也没做,就是专心复习考研,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编者设计的问题。如"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还可以怎样分?""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算?""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数比较快?"从这些问题的设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开放性的,既无标准答案,又无固定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指导观察,让学生会看1.看课题,定目标。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看,然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此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趁势归纳出  相似文献   

5.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甚至有时自己也会说一些这样的话:"怎么又错了?讲了好几遍还错,你在想什么?""太粗心了,明明是减号,怎么就看成了除号呢?""计算时要认真,不能马虎!"这些都是教师对做错作业学生的评价,从这里也可以看  相似文献   

6.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7.
正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欢,有人问其中几位老人:"你们在哪所大学学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们没有答以哈佛、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诚实!""善良!"老人们回答。显然,这几位老人并不是要低估从大学所学到的宝贵知识,他们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让他们受用一生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简单的处世道理和基本的做人准则。他们的话里似乎还隐喻着另一层含意:有些人后来把最重要的东西视为"幼稚"而丢弃了。  相似文献   

8.
《音乐世界》2007,(9):149-149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么一则心理游戏:"由太阳联想到什么?""阿波罗""阿波罗又能想像到什么?""神""神能够联想到什么?""阿波罗""你是现实主义者……"这种心理游戏的旨意在于,用联想刺探出对方意想不到的一面。以上这段对话,回答者乃藤原龙也,也是"死亡笔记"的拥有者。——看来,金牛座的现实主义又多了一位有力的"人证"了!藤原龙也,15岁时被导演蜷川幸雄发现,在伦敦巴比康剧院首次登上舞台后,一直被  相似文献   

9.
开心语文     
<正>父亲和儿子"爸爸,你的头上怎么长出了白头发?""儿子不听话,让爸爸操心,爸爸的头上就长白头发了呀!""那么爸爸,你太让爷爷操心了,爷爷已经满头白发了。"什么叫"开心"我的小侄女有一次问我:"叔叔,什么叫开心?""人高兴的时候叫开心。""那么,是不是关心就是不开心呢?"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素养?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在学校学过以后又忘掉之后还剩下来的东西,就是你的素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吃下去之后又拉出去之后还剩下来的东西,那是你的营养,素养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养分。我们有时候常常会说起什么知识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这个单词读什么,忘记了,这个定律怎么样的,记不得了。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这些我认为只是知识的堆砌,不能算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开心语文     
<正>拿什么抵押编译/庞启帆这天上午,银行的信贷部来了一位农民。他想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信贷部的经理接待了他。经理问明农民的来意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贷款申请表格,接着问道:"你贷这笔钱来做什么?""收购蔬菜到城里卖。"农民答道。"你有抵押品吗?""什么叫抵押品?""嗯,就是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到期还不了这笔贷款,这个东西就归银行了。你有汽车吗?"  相似文献   

12.
说“名牌”     
现在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儿童,都追求名牌。不管质量如何,只要是名牌,看上去觉得舒服,就觉得潇洒。不信你听一听下面两段对话:在校园里,一名同学问另一名同学:"你的旅游鞋是什么牌子的?""耐克。""噢,还可以吧!""那衣服呢?""米奇。""还算上档次。"又如,两位刚从酒店出来的叔叔,一位对另一位说:"你平时喝什么酒?"另一位回答:"劲酒。""怎么喝那么次的酒呢?""那你喝什么酒啊?""茅台!""啊,那可是名牌啊!"其实,名牌和质量不完全是一回事,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某些名牌  相似文献   

13.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上大学为了什么?近年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过疑问,甚至"读书无用论"已经再次抬头.很多人认为,辛辛苦苦上完大学,或许还没有在社会上"混"的人会赚钱.但是,复旦校长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或许正是现在大学的普及,让我们忘记了大学的使命与最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没有什么用。""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  相似文献   

15.
在熙熙攘攘的校园中试着问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学生:"你大学毕业后想做什么?""你现在需要做什么?"大一学生回答:"我还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呢,我刚刚高考过,现在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大学生活,好好体验一下。"  相似文献   

16.
3~6岁的儿童经常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无穷无尽的"是什么?""为什么?"简直让大人难以应付.经过几年的学校教育,人长大了,个人知识增多了,然而问问题的人却少了,就连回答老师提问的热情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7.
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吗?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其实不然,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的文化又进了一步。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1过年回家,我听到姐姐在教育她十岁的女儿:"小女孩家家的,不用那么臭美,好好学习才是对的。""如果考不上大学,再美又有什么用?""爱美太费时间了,上了中学之后,你如果再这样,不知道要浪费掉多少学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闺密是一种什么关系?每个女生生命里大概都有过可以称之为闺密的朋友吧。整天一起打打闹闹,疯疯癫癫。喝个汽水都会互虐,吃个饭都会笑死,这就是闺密,没太多的虚伪与欺骗,只懂得默默陪伴。只知道你伤心时不会说"你怎么了?""别哭了"而是选择静静陪伴。但你满血复活时,她依然陪你一起疯,不会让你受伤。当你调皮的时候她的眼光总是停留在你的周围。然而,闺密的关系却又不仅仅是亲密,有时候,闺密关系似蜜糖,有时,闺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教学中,课的结尾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环节。通常,教师会在课的结尾进行课堂小结,往往习惯性地提出下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日复一日,面对千篇一律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总是波澜不惊。一位教师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的结尾,改变了我对这一环节教学的一贯认识。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