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医学生就业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就业市场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降低期望值低层次就业;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学生竞争能力因素,无法高层次就业,使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笔者认为寻求解决的办法是,降低就业期望值是必要的,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必须的,加强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就业力”是指就业竞争能力,其核心包括工作能力、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医学生要适应未来职场中的挑选,只有加强就业竞争力培养,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实现自我规划职业的目标。一、工作能力1、专业基础能力: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不能简单归咎于高校扩招和社会需求的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弱化。因此,只有对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探索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与老牌大学毕业生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即学校、就业市场和政策环境、学生自身。其中学生自身因素是内因,学校、就业市场和政策环境是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非农专业就业难、农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等劣势,把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新媒体视野下开展,将会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分析,找出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贴社会需求,提升学院竞争力,提高学生竞争力,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措施,形成"两高"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欣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50-251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存在易初次就业、难优质就业,重快速就业、轻升学创业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参加某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整理出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表现,进而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如何回归职业教育本质,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牵动全社会的热门话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因素、高等教育结构因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因素以及就业制度因素等多个层面构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采取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市场等综合措施,协调有关各方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8.
吴志晓 《文教资料》2010,(26):227-228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滞后、所学专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实践能力不强、应聘求职能力欠缺等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和大学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不平等就业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障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围绕供给、需求、匹配三个关键环节,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为祖国的富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政府应当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扩大用工需求,推进以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任务的高等教育改甍,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备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0.
齐佳珍 《家教世界》2012,(18):80-8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解决就业难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就业难"现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应根据学校实际,寻找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从就业流向和就业质量视角来看,卫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存在着专业优势、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环境等竞争优势.而针对这些优势,卫生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巩固专业优势,强化实训、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形成高职院校“两高”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分析,找出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贴社会需求,提升学院竞争力,提高学生竞争力,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措施,形成“两高”特色。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高校和毕业生本人两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如:课程改革,就业思路转变、夯实自身能力等,对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给予了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五大工程”,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海大学秉承九十四年办学传统,以水利为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善待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追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构建以"素质拓展、市场开发、信息快递、优质就业、联合牵手"为核心的五大就业工程,努力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归纳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约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个问题:扩招与市场容量的矛盾;外语教学上存在工具化倾向;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普通专业大学生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挤压了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提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深刻认识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全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切实加强职业生涯指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佳 《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24-125
高职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问题已经日益明显。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难题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从而研究出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严重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及其构成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的具体措施:确立新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与市场的全方位无缝对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变动趋势,科学地设置专业、选择课程;强化高校的教育功能,重视通识教育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避免大学生就业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年加重,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提升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之一。就业竞争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硬实力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基础,软实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高职学生要在就业市场中与本科生、研究生同台竞技,只有从软实力着手,努力构建自身的就业软实力,才有可能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就业保障体系,综合政府、培养方、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力量来考虑,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数据虽然整体向好,但仍存在着城市选择综合征、专业素养与市场需要错位、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不够科学、创业环境复杂等现实问题。因此,提升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技能,凝聚核心竞争力;教育部门要加大高校就业改革的力度,形成科学化、实效化的就业教育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创新举措,实现就业与社会建设的融合发展。只有三者联动,共同推动个人素养、就业教育和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