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人生和人格却有着相似之处,且在悼亡调史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纳兰则是他忠实的传人,他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使用词写悼亡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高峰。二者都把悼亡作为词的重要的严肃题材来看待,抒发了崇高的感情和人间的至情至爱,突破了词的题材感情界限,提高了婉约词的气质,在悼亡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原因在于从元稹的悼亡诗中更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通过外在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之影响等方面来论述元稹悼亡诗的悲情之缘起,以展示元稹作为诗人个体所具有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很多,而纯粹写夫妻爱情的婚姻诗却很少,且以悼亡诗为主。中国情诗从爱情走向婚姻,其风格也由大胆热烈变得深沉含蓄,是因为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全部化中所处位置极其重要;受儒家化的观念影响,被限定在“家”这个环境里;悼亡诗的感情之核心蕴含的也是中国化的特殊内涵——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属抒情文学,相思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主题,无论是诗词、戏曲还是小说都将相思之情大加敷演。文学中的男女相思缠绵悱恻、欲说还休,大多还展现出相思成狂成疾。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发现,相思文学大都源于《诗经》,《诗经》所确立的相思母题包括征夫思妇相思、悼亡相思、意象相思。历代文人在《诗经》中汲取相思的养分滋养己身深情,使中国文学的相思表达具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港台地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视,和我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意义、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论述。因此,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传承钢琴文化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中国文坛上,龙应台和谭恩美都是有着很高影响力的作家,而她们的作品中又都充斥了浓浓的"中国梦"。但是,就其作品的内涵来说,两人对于"中国梦"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在龙应台的作品中,没有批判,只有人文情怀,对于人生命的尊重和对文化的尊重是龙应台所不断探讨的。而由于谭恩美的美国华裔身份,谭恩美的作品中则更多是对于中国复杂性的描写,其中不乏对中国的批判与审视。但是,究其根本,两人都是在不断的书写中饱含着对中国社会的期待,本文就龙应台与谭恩美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来对两人不同的"中国梦"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是重中之重。应发挥传统钢琴教材的优势,扩大教材与作品的使用范围,并保持教学的严谨与规范。在教材与作品的选用中应重视中国作品的选用,适当增加歌曲作品,适时讲述钢琴艺术史和钢琴教学法,使教材在教学应用中真正做到选以致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排舞采风活动"开始,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不断涌现。运用文献研究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以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排舞原创作品的必要性、排舞原创作品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创新要点、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的推广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的排舞采风活动应具有长期性,须与我国民族地区建立沟通机制,以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的推广先例发挥带动作用;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排舞原创作品认证要严格审核,确保创编出的排舞原创作品的全面性、普及性、科学性、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钢琴作品在审美与韵味、旋律与节奏、音色与模拟、装饰与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并让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特征及风格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孝歌是我国民间丧葬活动中的一种习俗,一种仪式歌。在漫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黔东地区的孝歌演唱已形成了:开场、接亡灵、悼亡灵、娱丧歌、送亡歌等基本固定的形式。同时,黔东地区的孝歌对社会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在整个近现代音乐文化中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在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追求中,中国的作曲家将民族元素融入到作品的旋律、调式、曲式以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气质,表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小提琴器乐作品.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的出现及盛行主要是源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女性在多个领域均受到压迫。文章以琼瑶作品为例证,分析了中国女性在情感与婚姻中所受到的压迫,揭示了琼瑶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从而对中国的两性不平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六》以潘安仁《闲居赋》文行相违之事例,指出诗人之高情不容伪饰,裁示诗品与人品失真之流弊,牵涉到:一、心画心声失真之偏向。二、《闲居赋》的评价。三、潘岳“拜路尘”的品格考察。指陈出诗品与人品的交合分歧问题,以真淳为诗学之大根大本,示人鉴别真伪之要紧关扳。元遗山以潘岳诗文示例,惟其诗文中存在之品格问题尚无具论。  相似文献   

14.
在提及动漫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在第一时间会想到欧美和日本的动漫。而在我们自己国家的动漫作品中,能够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作品却少之又少。中国动漫要想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就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增加进去。众所周知,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能够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我们国家自己的动漫中去,那么势必会在全球产生很大的反响。本人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运用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我国当前动漫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中国传统文化是美籍华裔作家作品的一大特色。本文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追溯她在家庭经历、后东方主义及新原始主义关照下,对中国传统的事物、占卜以及巫术等的书写是如何自成一家的。  相似文献   

16.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知名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本文着力探析徐坤作品中女性叙述视角下反讽调侃的笔力,都市男女物质与欲望的现实图景以及她的作品采用狭小封闭空间结构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毕新伟 《职大学报》2006,2(3):30-33
本文立足于现代中国复杂的社会景观,讨论《莎菲女士的日记》呈现出的现代意义。力图拓宽作品的研究视野,还原作品与历史的亲密关系,并从中解释作品的现代性和丁玲此时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赵无极初学绘画的探索时期开始,然后论述赵无极到达巴黎后的转变,其作品中体现的中国特性及抽象元素,展现赵无极在巴黎发现中国,最终呈现具有中国特征的抽象画家。  相似文献   

19.
草明是中国当代文学写工业题材的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文学活动分为东北和北京两个时期,写下了《火车头》、《乘风破浪》和《神州儿女》等重要作品。草明的小说注重塑造高大的主人公形象,注重探讨现代化管理问题,她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一些有关工作、思想和形势的说教,这成为草明作品的一些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如何通过准确的翻译,让中国国家的作品走出去,让中国文化在英语文化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则成为当代翻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生态翻译学是新时期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突破,是实现生态学与翻译学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以阎连科作品的翻译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对翻译方法及理论进行探究,以期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推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