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08,(11):70-7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在救援过程中,社会各界均为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媒体亦表现不俗,在地震发生后,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等快速开办大型直播节目,纸质媒体更是设立专版,大版面关注灾情。媒体的持续关注,动员了各种社会力量,促进了救灾工作的展开。大量记者涌向灾区,含着热泪发回报道,表现了不惧危险的职业素养,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但是,在持续关注灾区的海量报道中,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也有一些记者没有注意到在突发灾难报道中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朱田凤  刘湘舒 《新闻知识》2023,(7):44-51+94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各国媒体对于国际自然灾害特别是国际自然灾害救援的报道,不仅能折射出各国政府、媒体和公众对于灾害事件的人文态度,而且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塑造。本文选取了CGTN官网中国救援土耳其地震的报道作为语料,运用费尔克拉夫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三个向度进行分析,探索报道呈现的文本特点与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发生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信息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应对,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这是政府信息管理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玉树地震中政府信息管理中的媒体管理(与媒体传播)的深入考察,探讨政府和媒体的站性互动,同时在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对比中,分析玉树地震报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中媒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08,(16):70-7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在救援过程中,社会各界均为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媒体亦表现不俗,在地震发生后,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等快速开办大型直播节目,纸质媒体更是设立专版,大版面关注灾情.媒体的持续关注,动员了各种社会力量,促进了救灾工作的展开.大量记者涌向灾区,含着热泪发回报道,表现了不惧危险的职业素养,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但是,在持续关注灾区的海量报道中,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也有一些记者没有注意到在突发灾难报道中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李应红 《报刊之友》2013,(9):106-107
本文受《洛杉矶时报》在加州列车相撞事故后迅速建立遇难者数据库启示,以4.20雅安芦山地震为例,从内容和技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报纸网站建立地震遇难者互动式网页,通过建立这样的互动式网页一方面可以节约媒体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身处灾难中心的地方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来源。对于雅安地震遇难者互动式网页的分析,也可以适用于发生灾害性事故后各地方媒体,方便其快速建立一个舆论平台,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发生了7级地震;7月22日,甘肃定西市又发生了6.6级地震,两次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关灾情、救援物资、灾后重建等的灾害信息传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也在灾害信息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备程度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与以往大型自然灾害不同的是,网络社交媒体与电  相似文献   

9.
刘秀萍 《新闻世界》2008,(11):89-90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作为非大众媒体的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探讨了自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它与大众媒体的不同,提供了另一个看地震信息传播的角度,也将给大众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广播媒体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比如,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虽能抢占信息发布的第一源头,但是虚假信息难以有效根除,相反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依然值得信赖。广播媒体在舒缓灾区群众心理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广播媒体依托政府的力量,能有效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参与救援。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新闻媒体迅即全力投身于抗震救灾报道,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第一时间对地震灾害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使全世界的人民都目睹了地震的惨烈,听到了同胞们的呼救,感受到心灵的震动。十多亿华夏儿女心系灾区,主要是通过电波关注灾情,关注救援,奉献爱心。本文试就中央两台的抗震救灾报道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随后,一场抗震救灾紧急救援的信息在众多媒体中迅速传播。玉树需要外界救援的信息,需要战胜灾难的信心,需要心灵的抚慰。  相似文献   

13.
媒体的责任与自身建设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克勋 《新闻界》2009,(1):121-123
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区部分基层媒体为例,对媒体的责任与自身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资源为我们的内容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食材";也给传统媒体内容传播带来巨大冲击:其一,信息发布不再是媒体的专利;其二,媒体原创、深度的内容产品在海量的数据中很容易被淹没;其三,以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民间舆论场日益壮大,对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发挥舆论引导的主流引导作用提出严峻挑战。以芦山地震报道为例,在灾难发生后很短时间内,灾区信息就在以微博、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上铺天盖地。4月20日当天,新浪热门微博排行榜上榜信息全部是关于芦山地震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和社会参与在灾难中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大主流媒体几乎同时与救援队伍到达地震灾区最前沿,跟踪报导地震灾情和救援情况。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效率,给救灾工作带来无形推力,成为挽救成千上万人生命安全的领航灯和助推器。在高  相似文献   

16.
赵华 《新闻世界》2010,(8):250-251
本文以青海卫视玉树地震报道为切入点探讨了地方电视媒体在功能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及其在危机报道中的变化和拓展,对地方电视媒体功能重构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童建明 《新闻世界》2013,(8):136-137
芦山地震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在报道、救援、寻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历汶川、玉树地震等实战考验后,传统媒体在芦山地震中报道的表现也越来越理性、成熟。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灾难报道中融合渗透,取长补短,使得各自的报道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王亮 《中国广播》2008,(7):56-5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00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中国之声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乘冲锋舟并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的媒体记者。进入灾区工作以来,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  相似文献   

19.
声音     
5月12目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于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的看法。中国媒体在报道地震时动用了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并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派记者到灾难发生的最前沿,从现场带给人们第一手鲜活的报道,不再像以前发生重大灾难事故时等有关方面的统发稿。中国动用的媒体种类也已经涵盖了目前所有的传播媒体工具,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进行有关动态的全天直播,使地震的真相在全国、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刘广亮 《新闻世界》2013,(12):156-157
雅安地震当天,雅安电视台女主持人陈莹的一张穿婚纱出镜的照片引发关注。不论她的行为是否存在炒作的意图,在天灾面前穿着婚纱报道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在某一个程度上她的确也"红"了。在突发性的灾难面前用如此手段吸引目光是否有违新闻专业主义以及最近的定西地震,媒体对定西地震的媒介态度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中西方新闻媒体在突发性报道中做出的反应以及报道的异同,更是我国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