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日趋流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日趋流行 ,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 ,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 ,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 ,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型在汉语中是存在的,但自古以来使用的频率并不高,时下这种句型却流行开来,引起了语言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周建成、冯汝汉两位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3期发表文章,对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条件作了考察,施茂枝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动宾式动词+宾语"曾被邢公畹认为是"说汉语的人应尽量避开的句式",然而近几年来,这种句式却在新闻报刊中频繁出现,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其实这一句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都是有理据可寻的。本文就以上三个层面展开了相关论述,试对"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流行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的词江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渐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所谓“动动宾宾”式,即一单句有几个动词带几个宾语的语言现象。(作单句结构分析时,动词下划“-”,宾语下划“-”)先看下面的三个句子:  相似文献   

7.
语言变异与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演变不同阶段的变异规范度不同.新词语不一定就是变异.新形式可能战胜旧形式;新旧形式可能长期共存.语言演变中可能会停滞或中断.动宾式动词带宾语2000年的演变中曾有停滞,近年勃兴,演变中存在词汇扩散现象.这是语序自组织调整.确定语音规范要在调查基础上进行.有的变异由违反规范的"失误"传播造成.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动宾结构作动词,其后边不能再带宾语,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从语言现象看,为数不少的动宾式动词是自动词,后边不能再带宾语;从理论上说,动宾式动词的前一个语素在意义上已经支配过它后边的语素,因而整个动宾式动词就无力量再支配其他宾语了.可是,如果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就会发现这个说法不够全面.首先,一个动词能否带宾语,不能单从形式上看,而应着重于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是讨论认知上的有界在被动结构中的句法表现形式。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在句法结构上对其组成成分述语和宾语有语义选择上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中的宾语是有界的,同时它还应具有下列语义之一:施事、受事、处所、材料、工具,而充任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述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应具有[+及物][±促变/移]的语义特征,而真正的有界受事宾语充任被动有界结构中光杆动词的宾语要受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对近十年来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结构(符号表示为“VN+O”)的研究做一简述,并通过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对该结构目的前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动宾格式备受标题青睐指的是很多在通常行文中不能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动宾格式在标题中却可以使用。陆俭明认为,“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里宾语有扩大的趋势。有的动词原先不能带宾语,但现在开始出现带宾语的情况。”[1]这趋势在标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语句中一般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在标题中可以带宾语,形容词、名词在标题中用作动词也可以带宾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标题对语言结构选择上的一种倾向,即倾向于选择动宾格式。这些特殊的动宾格式包括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名词动用带宾语、形容词动用带宾语、四言格式带宾语等。  相似文献   

12.
对动宾动词加宾语流行的语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动宾动词加宾语起了外部引进作用 ,报纸等传媒语言的时效性为动宾动词加宾语提供了语用场合 ;动宾动词加宾语自身简明经济 ,能突显主要信息 ,音节上均衡匀称 ,它与不带宾语构成同义表达手段 ,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外部的语用环境和其自身的语用价值共同促成了动宾动词加宾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里,“动+名1+名2”这种结构形式,虽说早已存在,但它的大量出现还是近些年的事,尤其是新闻的标题用语。本文以新闻标题为出发点,从受事宾语句和非受事宾语句两方面分析讨论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语义、语法特征。揭示其简洁经济、突显焦点、均衡匀称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动词按能不能带宾语以及能带哪类宾语,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不及物动词指不能带宾语和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有些动宾短语凝结得很紧,与一个词相当,如“见面”、“握手”等,后面不能带宾语。然而,在一些报刊上,这类不及物动宾短语居然也带  相似文献   

15.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动宾式动词 宾语"的句式最近几年流行起来,尤其是在传媒语言中更是常见.传媒的巨大作用还会使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入口语,乃至书面语.本文对"动宾式动词 宾语"这种日益流行的句式进行考察,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同时,旨在进一步弄清其历史源流、在新时期"复兴"的原因及其搭配规律.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汉语中有一种结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就是“动宾式动词 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的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译的时候,往往要通过某种媒介的帮助,才能显示其特殊性,由“使”充当语译媒介的功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使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使令意义,由“认为”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意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意谓意义.而由介词“把”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当可比照使动、意动的称谓,称为把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含有“把宾语怎么样”的处置意义。在中学文言教材里,这种把  相似文献   

19.
“with+宾语+非谓语动词”构成with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在句中常作状语,表示方式、原因、伴随状况等。在此结构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是难点,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要想正确无误地使用这一结构,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的含义和用法有充分的了解。1.with+宾语+带to的不定式在此结构中,当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尚未发生时,就使用带to的不定式。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with后的宾语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不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with后的宾语没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例如:(1)Withsomanyvisitorstomeet,hellbeverybusy.…  相似文献   

20.
配价语法理论中的二价动词研究重点包括动词能满足的句式和动词与宾语的关系.网络新词“晒”虽然语义方面的义素增加,但仍为二价动作动词,有“S+V+O、S+把+O+V、O+被+S+V、0+由+s+V或由+S+V+O”几种句式表现形式,它组成的动宾结构特点也符合二价动作动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