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基于此,简述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不能为了押韵而押韵,避免出现"因韵害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诗英译的大家之一。许渊冲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提出了系统的中诗英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试结合实例介绍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技巧。  相似文献   

3.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雅文化代表的唐诗,韵味醇厚,耐品耐嚼。唐诗的表现形式高度精炼,字里行间充满着各种意象,蕴含的内容无限丰富,使英译唐诗成为人所共知的难题,翻译家许渊冲多年来孜孜不倦,以其天才的翻译艺术将其转换成了英文诗,为全世界创造了翻译文学最灿烂,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分析总结许渊冲的英译唐诗,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能指导我们以后的唐诗翻译工作,使我们的译诗更加完美精准,也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本文肯定了唐诗的可译性,分析了许渊冲唐诗英译的翻译策略,并从许渊冲"三美论"的角度分别分析总结许渊冲唐诗英译的艺术成就,旨在对翻译实践与教学带来指导意义,同时亦是对"中国人的诗还是由中国人译为佳"论点的支持及对许议唐诗艺术风格的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翻译理论不仅适用于普通文学翻译,也适用于中诗英译。本文将许渊冲翻译理论应用于红楼梦翻译,旨在将其发扬光大,为普通翻译理论直至翻译学的形成做一铺垫。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讨论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文中首先介绍了王维的生平,他的生平为其诗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文继续讨论了王维的诗歌特点,即“诗中有画”和它的理论内涵。接着,该文简要阐述了许渊冲的译诗理论及技巧。许渊冲赞成鲁迅曾说的译诗“三美”,并认为意美是最重要的,接着是音美,最后是形美。在了解了王维与许渊冲以后,文中又举出两例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译文。理论结合实践,得出结论:许渊冲翻译的诗歌,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Bassnett提出了诗歌翻译中"Transplanting the seed"这一概念,但她并未对"seed"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文章从Bassnett、Newmark、Barnstone、林语堂、翁显良、许渊冲、刘重德等中外译家的相关论述着手,分析诗歌翻译该翻译什么、侧重点又是什么等问题.虽然"诗无达诂,译无定法",但中外译家的认识却颇具共同之处:译诗首先保留的是诗之内容,是"精神"、"神韵"或"意境",其次才是形式.完全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应保留原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8.
Bassnett提出了诗歌翻译中“Transplandng the seed”这一概念,但她并未对“seed”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文章从Bassnett、Newmark、Bamstone、林语堂、翁显良、许渊冲、刘重德等中外译家的相关论述着手,分析诗歌翻译该翻译什么、侧重点又是什么等问题。虽然“诗无达诂,译无定法”,但中外译家的认识却颇具共同之处:译诗首先保留的是诗之内容,是“精神”、“神韵”或“意境”,其次才是形式。完全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应保留原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学的重要手段.许渊冲和翁显良是古诗英译的极大成者,二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译作,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提出了不同的翻译主张.许渊冲先生主张诗体译诗,并将“三美齐备”作为诗歌翻译的实践原则和评价标准;翁显良先生主张散体译诗,认为译诗的关键是“再现意象”.两种主张孰优孰劣,众翻译家各执一词.该文试从两位英译《登鹳雀楼》和《登幽州台歌》入手,对他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肖文朝 《海外英语》2012,(20):181-182,184
古诗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学的重要手段。许渊冲和翁显良是古诗英译的极大成者,二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译作,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提出了不同的翻译主张。许渊冲先生主张诗体译诗,并将"三美齐备"作为诗歌翻译的实践原则和评价标准;翁显良先生主张散体译诗,认为译诗的关键是"再现意象"。两种主张孰优孰劣,众翻译家各执一词。该文试从两位英译《登鹳雀楼》和《登幽州台歌》入手,对他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翻译界对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策略褒贬不一.本文通过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其中诗荚译的作品,力求探讨更合理的诗歌翻译策略,丰富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2.
王丽萍 《海外英语》2011,(2):122-123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以将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而闻名于世。"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豪情满志,"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近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全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许渊冲的翻译力作《诗经》英译本体现了他在翻译中的探索,其中美学思想的体现首当其冲。今日重温许渊冲翻译美学思想,以其《诗经》英译本为例,揭示其翻译理论对其实践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反映其对美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王凤霞 《成都师专学报》2008,27(1):101-103,112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符号系统转换的交流活动,而且是两种语言背后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特殊表现形式。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所译南朝诗人谢胱的名诗《游东田》为例,通过“以创补失”和“三美”论,解读许渊冲诗歌翻译中文化因素在译诗中的再现,从而论证诗歌翻译不是复制原诗,采用“拆散、重组”文化基因的移植方法可以实现以诗译诗,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78):64-65
本文在许渊冲三美原则的理论基础下,通过对李清照《声声慢》叠词部分三种译文,即许渊冲、林语堂、刘若愚译本的分析,总结出叠词英译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该文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出发,分析了杜牧《清明》一诗的三个英译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差异。希望通过对比,为今后的汉诗英译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该文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出发,分析了杜牧《清明》一诗的三个英译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差异。希望通过对比,为今后的汉诗英译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是中国古典诗的灵魂.因此译诗如不能传达意境,原诗的美学价值定会大打折扣.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风格的赏析,从审美的视角对翟理思(Giles)、林语堂以及许渊冲三位先生所译的三种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古诗英译应再现原诗意境、传递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学习许渊冲使用多样性的韵法对古诗词进行的翻译,从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角度,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其做法就是要善用“多样性”的韵法,利用变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三美”的宗旨。翻译家许渊冲展示了使用“多样性”韵法译出的最佳译作,为我们学习诗歌翻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其具实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许渊冲的观点与传统翻译观念有极大差异,引发了译界争论。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许渊冲翻译理论为框架,通过对一首英诗的多个汉译版本进行分析,阐明许渊冲翻译理论有助于确立新型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批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