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入直播的科技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类节目给人的感觉一向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尽管科技类节目在电视台的整体布局中均有着一定位置.但是多年来却一直不能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收视亮点。作为具有最广泛受众的电视.如何做好做新科技节目.确需电视编导认真加以研究.在去年下半年.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两次关于科技事件的直播.似乎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科技  相似文献   

2.
对于直播访谈节目来说,事前策划是节目成功的保证,嘉宾遴选是节目导向正确的保障;同时,节目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新闻业务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节目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3.
《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作为一大型专题节目,其策划至关重要。它在提炼台湾每个地方的特点、搞好重点报道、提高宣传质量、保证导向正确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直播节目在各地电台节目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多,节目选题的范围日益广泛。遇有重大新闻事件,常常是多家电台以不同形式组织直播报道。直播节目与所传播的新闻事件往往是同步的,节目常常是一次性的,没有任何事后弥补不足的可能,策划好坏直接决定直播节目的成败。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前期策划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大干直播节目本身。比如说中央台大型直播节目《海湾零距离》、《黄河颂》,实际节目只有几个小时,而前期策划准备都在一个月以上,本文拟就新闻直播节目的策划环节分析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张娟 《记者摇篮》2004,(12):26-26
直播节目的策划要依靠广播的优势。广播是为广大听众办的,要让大众喜欢听,有兴趣听,听得投入,我想这是当代广播人应有的理念和追求。因而。广播人要及时主动地了解听众的需求,捕捉群众生活中的热点,力争找到与听众的关联点,使节目办得更加贴近听众。众所周知司机是听众群体的一部分,而且占的比重也相当大。所以在策划节目时必须要设定一档专门针对司机的栏目。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广播传媒经历了播出方式改革、节目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三次大浪冲击之后,以1999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复归到冷静思辨、扎实求进的平稳发展阶段。由节目主持人和群众参与即兴交流而构成的直播节目,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所带来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效应使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时效性更强了,现场感染力也更强了。但是,直播这种播出方式在拥有多方面优势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与生…  相似文献   

7.
热线直播节目由于其独有的双向传播,共同交流的特点而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热线直播节目运作中不断出现的或大或小的有关导向上的问题,这使得包括广播界在内的一些人士提出热线直播节目能不能担负起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忧虑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有了实践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热线直播节目中的不利因素,不断取得驾驭热线直播节目的主动权,在满足听众需求中,来实现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柯成韵 《中国广播》2006,(12):42-43
2006年8月~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推出了十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万里长歌》。每期节目直播时长两小时,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文就《万里长歌》所体现出来的直播节目的“广播化”思维做一个浅显的解析。一、直播的新闻性和现场性在传播的大众化时代,新闻的“新”与不“新”已经很难有确切的判断。在同一时期,全国所有重要媒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在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这实际上构成了竞争。如何做出广播的特色?直播前期,报道组通过多种渠道搜寻资料,挖掘  相似文献   

9.
浅谈直播节目主持人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岚 《中国广播》2006,(7):56-57
直播节目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配合得好,会使直播节目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便会影响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一、主持人节目播出前的配合直播节目大多由两个或多个主持人主持节目。多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会有多种思维方式、多种表达方式,因此,主持人要圆满地完成直播节目,必  相似文献   

10.
在地市级广播电台节目中,最热播的莫过于娱乐参与性节目。由于她采取直播形式,听众可以通过电话与主持人进行双向交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我播你听,形式单调的传统模式。这种融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节目,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很受广大听众的欢迎。每天直播节目热线电话铃声不断,听众参与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1.
史良伟 《新闻窗》2014,(5):96-96
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时效的极限表达方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把新闻小型直播当作了拉升收视率的利器。而直播节目的核心在于主题策划。优秀的直播节目会通过策划含量彰显媒体态度,在经济回报上变非黄金时段为黄金时段,极大地提升地方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主持人在直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化的重要工具和事件本身的参与者,成为受众的延伸。近年来,在我国电视节目中,科技、探索、发现类直播节目逐渐增多。与其他类节目直播要求不同,科技类新闻事件的直播有其特殊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因此,对节目的主持人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语言表达:既要严密准确,又要轻松活泼在科技类节目现场直播这一特定传播情景中,要求主持人能够运用综合语言能力对事态发展做出严密准确的报道与评论,然而直播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现场信息低谷,此时除采用片断直播外,通过主…  相似文献   

13.
吴延霞 《今传媒》2012,(10):91-92
实现常态化直播的地方电视新闻,选择直播主题,是新闻负责人必然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不是每一件突发新闻都可以纳入直播题材范围,面对突发重大新闻,直播人员该如何进行前期策划和现场精彩直播?前期策划方案和直播现场该怎样有机衔接,以达到最佳的直播效果?如果当天没有突发新闻,直播节目到底该怎么办?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直播常态化选题存在的问题着手,具体分析当前进入直播选题的节目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到底该怎样正确确定直播选题,以及对直播选题进行前期策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盖丽君 《记者摇篮》2001,(10):25-26
在直播节目中请来一些嘉宾,与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早已被广大的听众朋友所认同。一般情况下,被请到直播间参与节目的往往是一些专家、学者、教授,或者是政府官员、社会知名人士及专业人士。由于他们的参与.会使节目增加或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群众性和可听性。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的嘉宾参与的直播节目中,良莠不分,参差不齐。有的嘉宾谈话中心不集中,有的主持人问话罗嗦,主题不明确,不突出,使节目拖沓,零散,无主题。  相似文献   

15.
左霞 《新闻世界》2013,(8):74-75
热线电话作为一种直接交流的手段为直播节目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即时。新闻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个人素养及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的好坏。本文试对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用好热线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6.
精彩的直播节目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有着非常之关系,主持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直播节目的优劣。作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广播应该像口语那样挥洒自如,生动活泼,而口语是不能照搬的语言,在直播中注意语言规范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语言的优美感和韵律感,精彩的直播节目来自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为广播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广播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不可否认,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是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7.
靳峰 《记者摇篮》2006,(1):52-52
广播直播文艺节目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精、深、特、活”四个字。不断强化这四个字的应用意义,就能使节目在运行过程中彰显实力,登上新台阶,进入高档次。精:精心选题、精心策划随着直播节目的年深日久,编播人员的紧张感在逐渐消失,而惰性却随之产生,平淡无味,松松散散的直播文艺节目经常出现,“饭不够,水来凑”,内容单薄歌来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主持人仓促上阵,没有选题、没有策划,致使节目失去了吸引力;有的开通热线时,胸无主见,让听众牵着鼻子走,甚至造成播出差错与事故。要克服上述现象,就必须做到精心选题、精心策划。每个频道、每…  相似文献   

18.
真正意义上的电台直播节目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无数新闻工作者和热心听众进行了探索,使直播节目从最初的“松散型”发展成现在节目栏目化的“稳定型”,出现了一个个好栏目,造就了一批批主持人。因此,节目“栏目化”使直播节目逐渐走向成熟,栏目“人格化”使主持人在逐渐成熟中尽显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湖北经视的日常播出中,只有《经视直播》和《经视一锅鲜》和《经视夜总汇》采用的是直播形式,其他节目的播出全部采用的是录播形式,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参与节目的"虚无化",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虚无缥缈,这无形中拉大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参与节目的过程严重滞后于大部分自办节目的播出时段,而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常播出中实现直播的常态化。那么,如何来实现日常节目直播的常态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新节目创建、旧节目改版和直播值班制等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孙瑶  金笛 《记者摇篮》2004,(7):59-59
热线直播节目具有特殊的舆论导向作用.但任何事情都存在双重性,热线问题把握好了.会起到减压阀的作用。把握不好。也易出现负面效应。在运用热线直播节目表达舆论、引导舆论和影响事物进程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负面作用加以预防和治理。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同党和人民的意愿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