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2.
夏侯湛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夏侯湛的生平与文学成就与其家世密不可分。西晋初期的夏侯氏家族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其成员仕履遍及自中央大员到地方州郡长官的各个角落;在婚姻上,他们与当时炙手可热的河内司马氏、泰山羊氏、琅琊王氏这些名门望族结为亲家;在文化上则由曹魏时期雄居乡里以武风见长的豪强转化为以学术修养而为世所重的士族。  相似文献   

3.
夏侯湛在《张平子碑》中对张衡的生平和赋作进行了总体的评价,认为其赋作"英英乎有其味与",第一次将"味"这一概念引入到论赋的体系中,不仅开启了以"味"论赋的先河,而且对后世文艺评论中引入"味"的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夏侯湛以"味"论赋的提出,是从对张衡赋作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他对赋作"味"的追求也贯穿于咏物赋的创作过程中。中国的"味"论研究由来已久,夏侯湛对赋作"味"的评价对后世以"味"论赋和以"味"论诗等提供了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西晋一代,夏侯湛以才华出众称誉一时,声名仅亚于潘岳。当他仕途受挫时即优游山林、雍容文学,对文学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与创新。本文试从其赋的题材、情感表达方式、形式上的改变,分析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21,(1):59-65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时山东人,《汉书》有传,班固称之为"平原厌次人"。西晋夏侯湛撰《东方朔画赞》指出厌次的时代属性和具体地理位置,为后人考证东方朔里籍的当今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画赞》所说的厌次指的是东汉的厌次县,其当今地望是山东省惠民县。东方朔的里籍是山东惠民县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严父慈母”。《晋书·夏侯湛传》上说“受学于先载,纳诲于严父慈母”,《韩非子·牟老》上说“慈母之于弱子,务致其福”,后来,在唐代又有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孟东野集》)。由上述可知,“严父”  相似文献   

7.
读碑帖随札     
[晋]夏侯湛有《东方朔画赞并序》,在胡刻《文选》卷47、严可均辑《全晋文》卷69中,[唐]颜真卿45岁(天宝十三年)时书此文,今有宋拓本,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出版,古吴轩出版社1998年所出本更为精美.以胡刻本、严辑本与颜氏写本对校,有数事可言: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9,(2):22-29
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从行动的本质出发,对思想进行了追问。思想是存在的思想,思想是存在让予之思,思想和存在是统一的。但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随着存在的被遗忘,思想已经技术化,思想已经丧失了自身,思想已经不再是思想。基于这种状况,海德格尔走向了寻找思想的道路,他企图回到思想的源头,让思想摆脱技术座架的束缚,让思想承担起思想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机制,其源于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同人的其他生理器官一起存在于人体系统中,成为人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机制源于人的内在需要,特别是人的思想更新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机制来说,思想建构是基础,思想交流是基本形态,思想环境是源泉,思想科学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机制的建构发展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思想及思想的功能,开展系统建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性和具体性。  相似文献   

10.
商鞅是战国时期先秦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霸权思想主要体现在耕战思想、法治思想和君主集权思想上。其中,耕战思想是霸权思想的首要准备;法治思想是霸权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君主集权思想是霸权思想的核心。商鞅的霸权思想是战国时期历史特殊环境的产物。他的思想有历史局限性也有其指导意义,要取其精华弃糟粕,对它批判地继承并能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的思想深深打上了“魏晋灵魂”的烙印,在魏晋士人身上,章太炎找到了精神的链接点,魏晋狂人的士风、魏晋犀利明快攻守有余的文风以及魏晋“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让章太炎在传承中构建了新的精神信仰,从而推动了章太炎一生所执着的民主主义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2.
吴娱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47-48,61
唐代初年修《晋书》的过程中,史官们参考了臧荣绪等十八家晋史。具体表在:《晋书》某些事例的叙述表达,所采用的语言文字与前朝晋史近似;《晋书》频繁采择小说杂史入史的文风,渊源流自于前朝的晋史;《晋书》的编纂体例,受到干宝《晋纪》的直接影响;修史的政治倾向,也有前代晋史干扰的痕迹。通过考索《晋书》对前朝晋史材料的承继和变化,探测《晋书》撰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明确《晋书》撰者的修撰,有因陋就简的一面,有超越诸家晋史的一面,也有不及前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系年》对春秋战国的国际关系有许多揭示,以晋楚、晋秦关系为中心,审视晋国的邦交,同时将相关记载与《左传》等传世文献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晋、楚两国史事在《系年》中所占比重最大,《系年》较明晰地记录了两国的争霸始末。按《系年》的话说,“楚以与晋固为怨”,两国关系以对抗为主旋律。晋秦关系按照《系年》的话说,一开始是“秦、晋焉始会好”,后来“秦焉始与晋执乱”,经历了由亲善到对抗的道路。此外,《系年》对晋齐、晋吴、晋越关系均有称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金代具有多种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在金代封建化过程中,家族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存在于金代家族中的儒家农耕文化成为推动金代汉化进程的基础。借助家族的力量,传统文化得以储存、积累、传授与发展。同时,在纷繁复杂的金代社会背景下,家族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内聚性促进了金代文学的繁荣。家族成员的嗜书、嗜学、学以为政、以文继祖的观念是金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有关秋瑾加入光复会的时间,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年谱的记述也欠缺有力的证据。郭延礼《秋瑾年谱》主张秋瑾于1905年夏历三月中旬加入光复会,但论证有可疑之处。此外,有关秋瑾第二次到日本留学的时间及秋瑾第二次留学回国的时间,郭氏年谱都有具体叙述,但论证也有可疑之处。其后出版的秋瑾年谱很多都依从郭氏之说,而没有进一步辨证。通过考察秋瑾及其作品,再结合时人记述,可以为秋瑾加入光复会的时间、第二次到日本留学的时间及第二次日本留学回国的时间作详细的辨证。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问世之后 ,以《金瓶梅》人物为骨架的续书也开始登上古代小说舞台 ,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三续金瓶梅》等。对《金瓶梅》续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 ,将有利于人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龙对于《金瓶梅》的主旨有着独到的认识。在考虑《金瓶梅》是否是淫书时,其把思考的重心放在读者身上,认为读者的素质是理解《金瓶梅》是否是淫书的关键;他还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思考《金瓶梅》的“四贪”问题,认为深层次的快乐来源于心灵的自足而非欲望的满足。另外,他还指出《金瓶梅》是有慨于世事之作。  相似文献   

19.
解读巴金的无政府主义,必须很好地把握巴金与克鲁泡特金之间的关系。克鲁泡特金作为巴金的精神导师,对巴金的影响既是单向的,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笔名的取名,而且在思想、创作等方面都打上了较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金晓邨(金景芳)和金静庵(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相识、相知,进而结成"甘苦与共,学兼师友"之谊。文中根据二人关于彼此交往之记述,对两位史学名家之间之交谊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