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不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人类社会的窗口,更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技巧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蒙太奇、不连贯性、梦境和幻觉、重复出现的形象等。伍尔芙、乔伊斯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使意识流小说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大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小说理论大发展的时期。晚清小说理论更多地具有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性质,为我国文学理论和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写实派小说”和“理想派小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真实地准确地描写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伍尔芙作为20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文学家和女权主义批评家,用女权主义视角审视了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文学状况,创立了女权主义理论,丰富了世界文学理论的内容。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包括女权主义战争观、女权主义经济观和女权主义文学观.我们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文化、战争与性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战争与性别的关系,落脚点在于论述伍尔芙关于妇女同战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曼哈顿》是麦琪·吉顺应21世纪以作家为中心的文化迷恋和作家生命虚构创作热潮的巅峰之作。这部生命虚构小说寄生于伍尔芙的生命因子,不仅让20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穿越到21世纪的纽约,而且塑造了一个迥异于伍尔芙传统传记形象的特异互补形象,是一部生命延展型非自然生命虚构叙事作品。作品大胆地虚构文学先辈,语言风格在极力模仿伍尔芙的同时,又不失麦琪本真的风格,在克服"影响的焦虑"的同时,超越了自己。作品激起了新一轮的伍尔芙各级生命文本的阅读热潮。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语意识流小说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她对西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有着哲学性的思考,对小说创作的时空观念、心理流程的体验也充满着哲学睿智。她的放射着哲理光辉的小说创作,将现代英国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伍尔芙与张爱玲同为20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作家,作为东西方女性意识崛起的突出代表,在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对于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意识的关注。但是,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又存在着差异,这在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伍尔芙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莉莉·布里斯科两位年轻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早期短篇小说,《邱园》不仅是意识流的尝试,而且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这篇小说美感的体验,探索其早期小说和后期小说的承延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早期短篇小说,《邱园》不仅是意识流的尝试,而且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这篇小说美感的体验,探索其早期小说和后期小说的承延性。  相似文献   

9.
对《达洛维夫人》,评论家们一直认为其中丰富的意象描绘含有矛盾性、悖论性。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作品中早已采用了矛盾写作手法。因为小说充满悖论性的诗意隐喻,往往造成阅读的困难,本文试从《达洛维夫人》中的隐喻研究入手,探索伍尔芙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其中,窗户的意象、钟声的意象和起伏运动意象作为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具有悖论性的意象隐喻,将有助于揭示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她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生活矛盾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芙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对世界大战的成因和后果进行了透视和批判,并借助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克拉丽沙·达洛维和史密斯·赛普蒂默斯提出了与西方哲学传统截然不同的济世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理想.文章对小说中伍尔芙对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的描述加以梳理和分析,展示伍尔芙对西方父权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及对于和平、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灵秀脱俗的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家学渊源,名流熏廊,以及女性独有的特质赋予了伍尔芙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敏感细腻的性格,《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以作者幼年生活为基础,以父母为主要人物雏形,以灯塔为中心象征物,探讨了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并试图揭示: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因素应取得平衡,共同组成一个有序的理想世界。伍尔芙的主要意识流小说还有《达洛卫夫人》、《雅各布的房间》、《海演》等。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往往结合了自己对于女性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的独特见解。她的小说《奥兰多》被著名编剧及作家莎莉波改编成电影之后,获得了批评界和大众的广泛赞誉。小说对于吉普赛人形象的再塑造和奥兰多的性别变换及其契机改写体现了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世界文化语境下,对与歧视少数族裔的谴责与反击和对各民族文化平等的社会思潮的认同,折射出新的时代潮流下欧美国家独身女性生活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其文学创作闻名于世。她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认为传统小说应该被现代的心理小说所取代。她的评论性散文体现了其极高的鉴赏力和深邃的思想。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锋 ,她的文章充满了女权主义的观点。她的散文色调鲜明 ,因此被称之为“印象派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芙塑造了两位个性迥异的女性形象。拉姆齐夫人善良、温柔、慈祥,她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圣母式女性。莉莉·布里斯科勇敢、独立、有个性,是独立新女性的代表,也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一个女性。在小说中,伍尔芙以母亲和自己为原型,对两位女主人公形象作出了富有深度的艺术描写。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多声部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展现了多个人物的意识流"对话"和他们之间的"共在"关系。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角度看,这部小说不仅表现了外部的主体间性,而且还刻画了内部的主体间性,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主体的独立性和交互性,以及主体内部的多维度的独特看法,反映了伍尔芙超越唯我论的主体间性思想。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于英国现当代文学而言,尤其是女权主义运动,可谓是最不可忽略的一位全知全能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以意识流的手法著称。其中,最富有魅力的小说,当属《奥兰多》。  相似文献   

18.
"彩虹"是贯穿于劳伦斯的小说《虹》中的一种结构性意象,展示了主人公布兰文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人生追求。以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该小说加以解读,指出"彩虹"是工业化社会里人类追求美好人生的悲剧性结果的象征,是人类自我奋斗虚无性的总结性阐释,展示了作者文学创作的社会反讽情绪。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鼻祖,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形式开辟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他的代表作《浮云》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始,从第一次运用言文一致的文体进行小说创作的意义上来说,其历史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该文以《浮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人公“内海文三”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周围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日本近代社会初期人们的内心生活以及作者的批判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