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文艺进入新时期后,文艺思潮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头推进”:一是现实主义的拓展和深化;二是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各种新思潮此起彼伏;三是通俗文艺势不可挡。文艺的多元和繁荣是一把“双刃剑”,在“三头推进”的文艺思潮裹挟下,新时期创作和评论也存在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分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3.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文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性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在突破“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等僵化的文学观念之后,逐步形成了一种多种文学价值观念同时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既给当代文学带来了自由与活力,但同时又使当代文学理论与实践在文学价值观念方面陷入了一种多元混杂的情形。我们认为应在尊重当前多种文学价值观念同时存在的前提下,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学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以建构一种“多元共生一元主导”的文学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前苏联文艺界在批判“拉普派”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初,周扬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后来,他又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阐释,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5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质疑,周扬根据毛泽东的一次讲话,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取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周扬在阐释“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过程中,甚至在新时期的文艺论述中,仍然谨慎地维护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艺反映论和文艺主体性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质化的艺术概括和生活化的艺术描写的统一、对中外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借鉴等四个方面,对周立波的现实主义个性特色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周立波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审察,论述了周立波的现实主义的源流、内蕴及其特色,认为它与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比照,殊途同归,在“解放区文艺”的作家群中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艺反映论和文艺主体性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质化的艺术概括和生活化的艺术描写的统一、对中外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借鉴等四个方面,对周立波的现实主义个性特色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周立波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审察,论述了周立波的现实主义的源流、内蕴及其特色,认为它与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比照,殊途同归,在“解放区文艺”的作家群中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正> “现实主义”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诗经》,至唐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再至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真是一代光辉灿烂于一代。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二十世纪初叶的时候,由于鸳鸯蝴蝶派“游戏文学”的崛起,而现实主义却几于不振。首先起来革命,要求恢复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是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一批吸收了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先驱者,如陈独秀、胡适以及文学研究会里的茅盾、郑振铎等人。经过他们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得到了发扬光大,而且还为新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现实主义”(当时叫“写实主义”)问题的是陈独秀。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他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谈》里就已指出:“凡属自然现  相似文献   

9.
<正> A、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变异、发展主要是在对世界文学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认同中产生的没有横向借鉴、综合,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不可能在变异中求得发展。这是被其自身嬗变历程所证明的。纵观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不难看出:1976—1978年,以天安门诗歌运动为序幕,以陈若曦的《尹县长》、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崛起,标志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接着,现实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述了“五四”新文学对外国文艺思潮,主要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引进。并阐述了几个突出的引进外国文艺思潮的特征:1、外向的“拿来”呈现出鲜明的主动姿态;二、多元的杂合与融合呈现为基本的发展形态;三、现实主义思潮最为突出也最具影响力;四、文艺思潮与创作实践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一股强大的文学创作的潮流,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到现在,滚滚滔滔,汹涌澎湃,显示出永保其美妙青春的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然而,近几年来,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某些文艺工作者却对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提出了种种责难。说什么“国家要现代化,文艺就必须现代派”,“现实主义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代派文艺的出现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原则”,说什么“冲破现实主义的框框,走西方现代派文艺的道路,才是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如此等等,不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学交融中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嬗变张普如果从王蒙发表第一批所谓“东方意识流”小说的1979、1980年算起,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当代作家把西方作家几百年间走过的文学道路又重新走了一遍。80年代,可以说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学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  相似文献   

13.
作为左翼文学运动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胡风较早地对左翼文学运动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左倾化理解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工作,检讨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认识。胡风的文艺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在于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个体独立意识。胡风把“五四”的个性意识和战斗精神渗透到了现实主义理论内容的阐释当中。另一方面,胡风文艺思想非常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政治性以及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诉求。胡风把“五四”这个复杂的文化政治事件整合进了革命主流话语的叙述当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处于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问的胡风文艺思想所导致的悲剧具备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与“教代会”的机制下,形成了管理主体的多元非共治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四大管理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在运行中都存在着各自的主要问题。如何在多元非共治格局中形成多元共治的和谐样态,需从公共管理学与多元共治理念视角对四大主体问题的消解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吟咏着“月的凄清”和“梦的幻影”的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这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演进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倾向性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现实主义”范畴在宏观上的历史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不仅是一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家,其形式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对立批判”到“对话论争”、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从“多元解读”到“反思建构”的曲折本土化过程,建构了“现代形式悖论”“审美反映符号机制”“结构范式的总体性”“形式的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本土化命题,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现代性语境中,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走出了与形式主义文论敌视的误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的薪时期文学,曾先后出现了被人称为“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派文学”、“寻根文学”等热潮,并产生过“轰动效应”。现在则相对平静,那种颇具声势的文学浪潮已不复存在。这又引起人们的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究竟应走向何处?似乎有几种意见在提供人们选择。一种意见,认为现实主义始终是中国新文学,尤其是新中国文学的主要文艺审美追求。新时期文学中,尽管新潮迭起,受人关注,但最沉稳地发展着的却仍是现实主义潮流;现代主义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语文大百科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教师讲授新课时,经常提到这一术语,但究竟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呢?却不见得每个人都尽晓其详.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州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十九世纪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不断向多极化演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单极多元”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一超多强”结构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各国之间意识形态分歧逐渐弱化,大国关系在复杂多变中日趋成熟,世界格局越来越受区域化制约。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在曲折中前进,打造和谐国际环境,是建立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