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社会课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在参与中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项基本内容。由此可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社会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社会化学习和交往为特征的微观社会,是学生处于经常的、紧密联系之中的基层群体。一方面,社会的教育影响和学校的教育过程是以班级形式施加于学生;另一方面,班级又通过学生个体,与学生的家庭、同龄伙伴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的交互作用,最集中地反映在学生集体之中。以学生集体作为教育的对象,要求教育者遵循和探索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班级建设为集体。班集体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有效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1.班集体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3.
2011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本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本课程的基础。在小学中三—六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祖国、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出其“社会性”,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以服务为宗旨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服务为宗旨简言之就是要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需要后者来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学生是第一位的。以服务为宗旨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是高职高专院校所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服务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陈可可 《考试周刊》2010,(4):210-211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规格要求,在人的素质组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以“金钱”为价值衡量标准、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消极落后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少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学生为本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所谓课程改革的目标,指贯彻课程改革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课程改革的成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是一对矛盾体,自从学校教育和课程产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种课程都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某种形式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是“高频信息”的时代。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则标志着现代学习化社会已悄然而至。综合当代国际、国内的时代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8.
张大伟 《辅导员》2010,(24):I0003-I0003
学习化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小学生来说提高自学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探索自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安排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冰 《贵州教育》2009,(17):35-3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 它以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群体发展、长远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的整体的素质提高为根本目的,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动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句话,科学性是其内容,丰富性是其内涵,多样性是其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 而实验学校以实验性、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为基本特征,实验是它的生命源泉,且它作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是创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先…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05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女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②初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其次是初三年级学生,初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高。③初中生社会支持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构成学校这一社会组织体系的细胞,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准确地说,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学生间的交往为纽带建立起的社会组织,无论是教学,还是开展各项课外活动,都需要班主任去积极组织实施。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社会活动课以传授社会常识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与社会生活能力为目标,对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义务教育小学《社会》第一册第一单元活动课《居家安全》,我以活动激趣、模拟体验的方式进行,取得较好效果。课堂活动以表演为主。教学内容是防火、防摔伤、防触电、防中毒四部分。学生通过表演,反思在家庭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下面是“防火”部分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正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正,是奠定教育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教育公正既是促进教育和谐的重要手段.又是和谐教育的期待。教育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使命,以成就学生人生的幸福为鹄的。其中,教育者承担着捍卫教育公正、促成教育和谐与学生幸福的责任,教育者以自身的教育幸福感染和不断成就着学生的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进行社会课教学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育人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的人生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笔者以为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一、明确综合性1、内容上的综合性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等知识。以社会常识为线索,通过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范围。2、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为目的.教师通过口授、板书等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反应敏捷、主动参与等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山东矿业学院刘中文,卢会志一、市场经济与青年学生价值观变化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市场价格为导向来配置社会劳动、经济资源、社会产品和生产力布局,实现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开放型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方法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类,二交织在一起,但主旨不同,素质教育的主旨应当代表教育思想的主流。学生基本要素分为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有形标准做判断,但学生的要素现状可以用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速度和硬盘的容量来作模拟解释。考试不能完全考出学生的素质,但代表初级社会性检验,因此考试是必要的。学生不应以任何借口蔑视以常规标准为基础的考试,通过学校考试的学生是合格的学生。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高级社会性检验才开始,这个检验是针对人的素质的,此时学生开始向社会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教育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教师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导,通过应试教育完成对学生的基础考核。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注意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解释能力,并且在学校就自觉开始培养自己走上社会后所必须的顺应社会的自学能力,而不只是竭尽全力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