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话说朗读     
一、探索朗读训练的途径1.把握朗读的整体性。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阅读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读常规 这里的“自读”,指的是自己、自由地朗读。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朗读是语言、思维训练最通常、最经常的办法,是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而学生自己自由地朗读又是达到朗读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方式。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自读有下列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3.
话说朗读     
一、探索朗读训练的途径 1.把握朗读的整体性.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阅读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师:《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挺长,生字特别多,有信心读好吗?请大家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当然。也可以悄悄请教我!  相似文献   

5.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诗句读通顺。(生自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6.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7.
打开记忆的闸门.有一件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记得在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课前,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了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厅式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旨存通过朗读让学生人情入境.以鲜活的案例来诠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以亲身的体验来感受课文,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师:鲁迅的杂文具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幽默和冷峻。下面请同学把课文《拿来主义》通读一遍,大家仔细听,看能不能感觉到这一点。(一生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个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我一直把评改作文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评改要求。 一、朗读修改。朗读修改是在草稿完成后,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读中修改,改了再读。还可以自己读他人听,或者一人读师生听。听的人说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第四册 ) ,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 ,让学生充分地读 ,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在读中理解难句新词 ,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 .听读。新课伊始 ,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解疑后 ,让学生听教师范读 ,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故事讲的是谁 ?他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安排该环节的目的是 :(1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 )让学生受到教师声情并茂范读…  相似文献   

11.
轮读,顾名思义,即轮流读.在学生预习课文后,一篇课文,一人读一段(或几段),一个一个接起来把全文读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轮读"也是落实读的训练的一种好形式.练习朗读如果总是用"齐读"这一种形式,长时期"吃大锅饭",势必会出现一些"南郭先生";那一部分不会读书的人就会跟着大家一样,嘴一张一合,装装样儿.而轮读要一个个单独过关",哪一个同学的字音读得不准,哪些词语由于不理解而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诵读。客观而言,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性已经心领神会,课堂上书声琅琅替代了分析讲解,但细致体察发现,不少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常常是泛泛而读。例如,一位教师在《登上企鹅岛》第二课时教学中这样运用朗读手段开展教学:第一环节: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师:请六位同学轮流读读这篇课文。(生读,师随后纠正"彬彬有礼"的读音)  相似文献   

13.
朗读教学谈片宿松县复兴镇中心小学肖永中(一)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进行严格的宇、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其中,朗读的训练尤为重要。义教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实践...  相似文献   

14.
陈瑞芳 《考试周刊》2012,(75):83-84
听说读写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朗读是衔接口语与书面语的重要手段。朗读为听、说、写训练打下基础,重视朗读训练和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古文教学更应该重视朗读。在古文教学中,朗读要伴随着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对每一篇古文都要读到准确、流畅、传情的地步。多读古文,可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三册《基础训练8》安排的项目有:看拼音读《九九歌》、读写叠词、分类写词语、读不同的语气的句子、读儿歌,还有写字和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联系本单元三篇讲读课文都要求朗读和背诵的特点,不难看出,朗读训练是重点,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此,训练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调动他们朗读的兴趣,要有目的、有层次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培养朗读能力。一、理解词句要以朗读为突破口训练中的一、二、四、五题都有读的要求,训练时要以读为突破口,安排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内容。首先,可安排自…  相似文献   

17.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设计以“听,花开的声音”这一美丽诗意的主题作为串连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感悟文章的“美”。一、初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品味与朗读。(下文为发言摘录,朗读略。)师:宗璞描绘紫藤萝花的笔触细腻传神,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美的体验想要彼此分享,现在就请大家踊跃举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朗…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训练中,目前对于读、写的训练普遍较为重视,抓得较紧;对于听、说,大家似乎还不够重视,训练较少。有的人以为,一个人如果不是聋哑,从两三岁开始就会听话、说话,听和说是天生具有的能力,不必进行任何训练。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听懂简单的话,会说简单的话比较容易,而说有条理、措词较为讲究的话就不那么容易了,听话也有个会听的问题。 “听、说、读、写”在语文能力训练中一样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常夸奖会说话的人为“出口成章”。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过有“不识字的作家”,他幽默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件出示大瀑布壮观景象的画面,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赞美看到的画面,导入新课。一、今昔对比,感受大瀑布师:看着这图画,咱们脑海中有一段文字一定被激活了。(画面上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水声震耳欲聋")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想来朗读?大家认真地听,看看朗读声中能不能浮现刚才的那幅画。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从中学语文课开始,从听说过程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突破常规,创新方法,善于在课前、课中、课外加强训练,把握要领。1.课前训练法。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发布、读名言成语或讲故事活动。按学号顺序轮流上台把当天的国际国内新闻,身边的见闻,搜集到的名言成语典故,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按照“听—说—听”循环往复训练,实现听说统一。2.课堂训练法。一是坚持问答式教学法。此法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其他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另一种是教师先把课文中的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