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词在中西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喜好三个方面.这对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汉英语言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的日渐频繁和深入,颜色词的这种联想义和象征义的趋同现象将会相互增加,并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形成不同颜色词联想义和象征义交互叠合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的出现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感知。红色是基本颜色,因为人类文化的一般特性,红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方中有很多相似之处。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提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也随之不断加强,两者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产生了更多的文化差异性。本文作者将对"红"在中西方文化中两种语言的各个方面的差别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拒绝"言语行为的直接性随情境与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中西方语言中,包含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两种"拒绝"言语行为类型。中西双方,都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的言语行为。全球化时代,汉英的"拒绝"言语行为日渐趋同,但从总体上说,西方人还是比中国人更直接。本文从历史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对中美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言语行为背后代表的文化差异,以减少由于言语行为差异造成的误解,促进中西方人们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4.
语言同文化呈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语和汉语因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植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折射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中西方给颜色词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下,英汉民族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从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入手,分析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了解颜色词翻译中的"变色"现象,即变为"无色"、"它色"和"它意",并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更生动形象的说明翻译中的"变色"。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环境和经济制度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的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对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影响。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很丰富,但由于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相同的颜色往往表示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试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颜色词汇在汉英语言中的不同象征意义,通过对中西方颜色文化的对比学习,探究几个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使人们对中英颜色词语的差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称呼词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反映文化,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称呼词的微妙性体现了语言使用过程中,上下、敬谦、尊卑、权势与亲疏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中西方称呼词的用法,阐述中西方称呼词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探讨称呼词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列举了"狗"一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不同文化内涵和用法,从而提出了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最后指出,要学好一门外语,不但要了解、掌握语言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要了解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称呼词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反映文化,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称呼词的微妙性体现了语言使用过程中,上下、敬谦、尊卑、权势与亲疏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中西方称呼词的用法,阐述中西方称呼词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探讨称呼词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英语知识,同时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本文就为什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渗透及怎样进行渗透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无论在大自然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在人类语言里大量存在着表示颜色的单词——颜色词。由于不同的文化、地域而颜色词带上了不同的色彩,英语国家中有些颜色词有褒、有贬;有些是被人崇尚的、也有些是禁忌的。我们就有必要去了解这些颜色词的深层含义,以便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也是我们了解一些西方文化的一个入手点。  相似文献   

11.
庄严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82-28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不同背景的交际参与者也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本文试图从隐私、客套语、风俗习惯阐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从日常生活、思想、语言等方面阐述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从而分析文化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方文化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1.理论背景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兴起和发展,人文性在语言教学中的制衡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文化中很早就出现了"人文"这个词。《易经》被认为是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文献,《易.责》中讲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西方,"人文"一词则源于拉丁文humanus,古罗马人为了指称那些接受了古希腊文化的罗马人而创造了这个词,以此表示与"野蛮人"相反的"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因而,"人文"这个词具有"教化教养"的意思。而人文性,即是指对人之为人的关注,也就是对人之为人的宣扬,重点突出的是人自身的存在,是内含了人文性的张扬的。所以,当站在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人交际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在西方,情侣、亲人、朋友在公众场合亲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对语言变异进行观察,认为语言变异的产生犹如"优势意见"的产生,而变项不断扩散并最终成为既定形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劣势意见"沉默的过程,人们在接受语言变项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同行为或可以得到这一理论的解释。而新型社会语言的产生和存在语言的消亡则是更大范围和意义上"沉默的螺旋"。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想真正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差异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正常交流,而蕴涵于语言和文化中的涵义一直被认为是双语交流的最大障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许多词语对英美人和中国人来讲所产生的词的联想意义和词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在此,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一些常见词的文化内涵,从而找出其文化差别。一、有关禽兽的比喻在中西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联想(一)某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中有联想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鹤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常和象征坚定长寿的松联想在一起。在中国绘画和图案常以松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表示吉祥长寿的寓意。上年岁的人…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承载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即语言离不开文化,离开了文化,语言就变得空旷,是空洞无物的。也就是说,每种语言文字都必须有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文化。每个健康的人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意见和感情,而语言是社会人集体创造的,个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语言共同体之中"并接受这个共同体的约束,遵循共同体的语言规律与他人交谈、沟通,所以,个人的语言基于一定的个性特点,但又必须是共同使用的语言,其中的新词语也是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制约下约定俗成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新词语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本论文中简述了蒙古语新词中的社会原因及新名词术语反映的社会发展变化,并以新名词作为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伯芬 《教师》2014,(36):40-40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发掘教材中所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语言作为文化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过程也是对文化了解的过程。由于生活方式、社会风俗、历史传统等不同,因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则有所不同,这又体现于一定语言上。  相似文献   

19.
称赞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其句法、语义结构和应答模式都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提出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有明显不同的侧重,这与东西方"礼"的传统价值观念、"礼貌"言语行为的认识层面和东西方所具有的谦虚原则与合作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同时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将随时代发展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载体,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支架。伴随着中西方社会信息的高度发展,我们对于语言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人们在中英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道鸿沟。为了跨越这条鸿沟,我们必须对西方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