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春学院2003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专题讲座和印发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为教育方式,使用同一问卷调查大学生教育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同时大学生存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的问题.结论:充分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需求高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所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517名大一至大三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更好地开展专业认证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认同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年级、兼职或实习经历、人际关系状况、专业选择方式、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学习条件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教育者需关注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着力培养出教育情怀浓重、职业忠诚度高的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不全面。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14.71%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94.12%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防止大学生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群体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在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寻求便捷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同伴教育采用不计名问卷调查,对教育前、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伴教育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同伴教育是师范院校非常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成立学校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了1117名青年学生,内容涉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性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等,结果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性观念开放、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套使用比率低、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歧视心理,就如何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顾娟 《考试周刊》2007,(52):128-12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大众传媒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模式3种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分组进行实验,探讨切实可行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内容和形式的设置上,更贴近实际要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是以同伴教育为主,结合专业教师指导,辅以大众传媒宣传,三者互补长短,可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意向以及态度,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教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100%,对艾滋病有效传播途径的认识较清楚。结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严重性、传染性、易感性、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以及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有较清楚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吸毒的危害有很好的认识;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依然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生专业兴趣的调查发现:专业兴趣的缺乏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专业兴趣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影响学生创造力以及今后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发展,专业兴趣也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知晓和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该校学生3257名,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控知识、性行为防护及知识获取情况等。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4.9%,男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超过了90%;仅有36.4%的学生知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占18.2%,其中43.0%的学生未使用过安全套。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媒体(44.7%)和社会宣传讲座(32.0%)。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病原、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等方面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鄙视的态度或觉得“令人恐惧”,提示我们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增进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改善其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并对其影响因素作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增强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我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以及行为状况,为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性别、政治面貌、是否获过奖学金、是否挂科、第一志愿录取情况等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状况及学业倦怠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应通过加强招生专业宣传,强化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医疗卫生检验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市级医院在职检验工作人员150,在校检验专业2年级学生100人,运用统计分析对两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检验专业人员应侧重实际处理方式及职业性保护的相关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