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激活积淀——在"接受"中实现语言的再积累[教学片段一]教学内容:揭题质疑后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引导对有关课题的理解。师:读了课文以后谁再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课文选自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读课题.(生齐读)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学会审视自我。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导书写"松"。)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这两棵松树分别住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读题揭题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菩萨兵》。谁来读一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苏莉 《陕西教育》2004,(10):34-34
小学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我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揭题方法灵活多样 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常采用的揭题方法有:谈话揭题,设疑揭题,诗歌揭题,故事揭题等等。例如:我在教学《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十二册)这课时,就采用设疑揭题。上课前先用投影仪映出课文中的一段文字:“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师有感情  相似文献   

6.
学校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一位青年教师把<鲸>这篇课文作为上观摩课的内容.课备好以后,他让我去昕他试讲. 第一次试讲时.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大体是这样的:揭题,从分析形声字"鲸"入手,导入新课;然后播放大量鲸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鲸的庞大;接着师生合作概括课文七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最后创设情境,练习写话、说话.  相似文献   

7.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8.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第二段是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看。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根据要求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一、读准课题 ,读悟质疑揭题后 ,读题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题眼“自己”及轻声的“吧”读准 ,让学生初步建立“读文先读题 ,读题悟题眼”的认识。读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想一想 ,读了课题后 ,你想知道什么 ?二、精读细读 ,螺旋提高1 .初读课文 ,读通课文 …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1.揭题、释题。(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课文插图)他们的智慧故事都发生在六七岁的时候,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聪慧儿童——王戎。(板书课题)课文中的“道”可不是一般的道路,秦代以前,两辆马车可以并排顺利通行的道路才被称为“道”。  相似文献   

10.
瞿红星 《云南教育》2000,(19):40-41
《团结合作》是小学思想品德课 (第九册 )中的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我根据“知、情、意、行”这一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采用“导入新课——学文明理——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四段式教学结构 ,并注意挖掘每一个环节的情感因素 ,既教书 ,又育人。   一、揭题激趣 ,诱发情感   “导入新课”即通常所说的揭题。揭题的方式较多 ,因文而异。教学《团结合作》一课要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团结合作的好品质。围绕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在众多的揭题方法中 ,我采用欣赏音乐、启发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非常讲究课题的揭示、解释和点题。而对数学教学中的“课题”却似乎未引起重视,有的没有板书课题,有的课题形同虚设。 笔者认为,重视数学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发挥“课题”的提示作用,大有文章可做。课题对于标示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并探究思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一、揭题 课题一般书写在黑板正上方,随教学  相似文献   

12.
片断实录请看苏教版《白鹭》一课公开课教学的片断。一、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白鹭》。二、汇报课前探究的收获按照我们一贯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课前已经对白鹭和《白鹭》这篇课文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究。下面呢,就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13.
课前预热:教师讲述"血奶"的故事。一、揭题读题说说什么是"账单"。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老师出示学习建议:(1)碰到难读的词句可以画下来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2)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14.
《看雪》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台湾的孩子没有看到雪,老师给孩子们讲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孩子们渴望到北京看雪的事。课文内容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含义深刻。根据教材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本课应以读助讲,读练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悬念引入,初知课文(一)揭题激趣。揭题后,老师抓住题眼“看”字激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看雪?他们看到了怎样的雪?下雪的景色美吗……)学生存疑后,老师追问…  相似文献   

15.
【情景再现】 揭题、初读课文、整体质疑,教学正在我的充分预设下顺畅进行着。  相似文献   

16.
一、揭题引趣,提示学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离不开审题,弄明白题意,文章的脉络也大致清楚了。当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总会围绕课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学习此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1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18.
一、激活积淀—在“接受”中实现语言的再积累[教学片段一]教学内容:揭题质疑后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引导对有关课题的理解。师:读了课文以后谁再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生:课题的意思是青年把鱼画得很像,像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生:课题的意思是青年把鱼画得很生动,像真的鱼游到了纸上。  相似文献   

19.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想福州师范第二附小张小双一、直观教学,形象揭题。银杏树在南方是见不到的,教师出示课题后,可先向学生展示银杏村的图片或录像,观察银否树叶和果实的标本,让学生感知银杏树枝的美丽,激发其学习兴趣。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20.
一、预习导入 (一)揭题,学习部分字词。师:今天,盛老师要跟你们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27课,题目是——(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