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表达,主动分享,有习作的自信心。能运用自己的方式积累习作材料,不拘一格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缺乏观察方法、缺乏素材积累方法,因此本文以"剪影式"轮流日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积、巧取、汇编积累素材,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想象,运用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模糊,加上重阅读积累、轻表达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年级习作课堂往往变成由教师拟定习作题目或范围,提出习作训练的要求,而后对学生习作选材、段落结构、遣词造句等进行详细指导的模块组合。这种由教师向学生发出习作"指令"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对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感悟生活积累语言表达情感这三块木板,帮助学生越过习作困境之河,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祁丽 《辽宁教育》2014,(7):19-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行以来,围绕"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却也因此造成教学中"指向表达"的同质化倾向,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聚焦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多角度解读教材的表达方法,精心设计即时练笔,才能有效提高文本学习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的宗旨在于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积累的素材,在习作表达中体验习作的妙趣,感受文字表达的畅快,寻找妙笔生花之道。巧用"弱连接",可让习作素材在积累中沉淀;可艺术处理习作素材,搭建习作表达的金桥;可让习作之花在运用中绽放。  相似文献   

6.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玩"的情境,让他们在快乐游戏中完成习作。在习作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在游戏过程中有意渗透,指导习作技巧;游戏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这样"将玩进行到底",就能"玩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正>1."言意共生"中的"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肉,是具体形象的,是有声有色的,具化为词、句、段、篇的构架方式;二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关涉词、句、段,篇的材料内容。"生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通过阅读"文意"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2."言意共生"中的"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  相似文献   

8.
实施小学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采集素材;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把握习作要求,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注意与课文教学沟通,循序渐进地遵循学生的年级不同、习作要求不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写人叙事文章中的写景佳句,不单纯是写景的需要,有时对烘托人物、渲染情节、刻画心情都有无可比拟的衬托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赏这些写景佳句,并主动进行积累,从而使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手法表情达意,使表达更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儿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其语言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技能完全可以触发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思维。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时抓住儿童小说中"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四和常用习作表达技巧的触发点,有利于学生习作语言的创生。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要么难以下笔,要不就是千人一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内存"太少,缺乏习作的素材,没有源泉。那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我认为,关键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首先是素材的积累。学生可以通过坚持写日记,收集素材;留心课间,获取素材;结合活动,捕捉素材;偶发事件,拾得素材;节日之际,积累素材;农忙时节,获取素材;放眼自然,获取素材。其次是语言的积累。再次是写作技巧的积累,如修辞手法的积累、写作手法的积累、细节描写方法的积累和谋篇布局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一定数量的小学生习作背离真实的生活,凭空捏造,借用别人的立意,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氛围的"熏陶"、应试体制的束缚、教师导向的偏离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伪作文"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小学阶段的作文质量,还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所以,习作"打假"势在必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习作全程,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采取多元评价,让学生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相似文献   

13.
读,是吸收,是积累;写,是倾吐,是表达。教师应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习作资源,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进去,写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句段篇"三层次日记训练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句—段—篇"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进行具体描写,巧妙布局谋篇,以此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实践性"——指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就是要多实践,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多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达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不断进行"微"积累、"微"作文,让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常态化,言语表达的训练常态化,从而"积跬步以至千里"!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文本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果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就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词语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展开语言训练,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是师生围绕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聚会"。通过对话,发现学生的英语表达问题,有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对提高他们语言运用敏锐性和地道性有着积极迁移作用。多元对话使得学生在彼此语言信息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活化认知视野思维,大胆交流与畅所欲言,主动调整学习感知策略方法,积累语言知识和优化表达技能。1.引导学生对话教材,丰富理解思维文本教材是学生认识英语的物质基础,也是丰富认知感悟的"摇篮"。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筛选找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祁丽 《辽宁教育》2014,(4):19-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行以来,围绕“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却也因此造成教学中“指向表达”的同质化倾向,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聚焦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多角度解读教材的表达方法,精心设计即时练笔,才能有效提高文本学习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习作教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则应理解为主动放弃。学生在习作中的主动放弃,应当是在教师的理性指导下主动做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让学生远离习作的"禁区",也会提高习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模仿借鉴;阅读经典,积累运用;阅读生活,自由表达,籍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