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要形成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孩子抓起,必须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培养。由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主要在家庭里,家长与幼儿朝夕相处,家长对孩子的特点、天赋及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清楚,所以,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占主导地位。1·目前幼儿品德教育的现状(一)重智轻德虽然很多家长已开始注重幼儿早期教育,但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很多家长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就让孩子认字、学英语、背唐诗,让孩子参加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等,弄得孩子疲于奔命,却对孩子…  相似文献   

2.
<正>家长学校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纽带,举办家长学校是为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教育是"阳光",家庭教育就是丰沃的"土壤",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又是家庭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  相似文献   

3.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5.
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影响有很大关系。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感情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和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负责,要为幼儿将来负责,必须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方法及时纠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聂永忠  聂桥 《中学生电脑》2010,(8):70-71,7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家庭教育十分关键和重要.它对入的一生发展起着奠基作用。一个人良好的品德、习惯、兴趣都来自家庭及家长的影响和熏陶,是学业、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尊重幼儿独立地位、发挥学校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以家庭为核心,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意识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家长文化程度有限,思想落后教育意识淡薄。这也是农村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如下特点家长教育意识不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缺乏与孩子和幼儿园的有效沟通,不注重孩子的培养,耽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了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能否运用开家长会、举办讲座、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开放日活动、家教宣传活动等有效方法转变幼儿家教观念是幼儿园对农村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婴儿的降生,家庭成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及个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开发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年轻的父母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怎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呢?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创设要求父母做到:①家庭布置力求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特别是在幼儿期,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依恋情感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重视家长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第…  相似文献   

11.
徐洋 《黑河教育》2013,(6):81-81
家庭是幼儿品德培养的摇篮,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为家长应掌握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方法,摒弃不当的教育方法。用文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家庭、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打破单一的,封闭式的教育格局,拓宽育人阵地,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合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家长工作的研究,健全家长工作的运行机制。一、建立家长工作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工作委员会应由家庭教育取得成效的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组成。主要任务是开展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3.
幼儿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智力、人格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是开发人体巨大潜能的教育,也是生长特殊时期的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教子成人、成材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如何去教,却是一个让家长非常关心却又常感疑惑的问题.我认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游戏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优化环境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 1.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幼儿园在实施“礼仪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幼儿园里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礼仪氛围,以便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共同协助,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凿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良好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一所小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素质、经济资源水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形成.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和研究幼儿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两步,到了社会上退三步。”家庭因素确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从小学到中学,家庭是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状况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但由于各种原因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抵消,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为了使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帮助家长能够在这方面更好地给予孩子以正确引导,本文列举了几种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品德上的不良倾向,希望能够给家长和社会提供一定参考。由于…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建立和发展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而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包括幼儿园和家庭两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培养。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幼儿园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应从建立日常规范,设立奖励机制,开设形式多样的游戏项目三个方面入手。而在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家长的作用: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其次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自己设定规则的机会,最后家长要多与孩子互动进行亲子游戏以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8.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但不愿去与学校联系,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学生在家不服父母管教,家长显得束手无策,在校顶撞老师,家长轻信一面之词来校闹事,既损坏了学校的声誉,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最密切的环境,是孩子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家长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偏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消除种种不良观念,我们必须利用思品这个小课堂对家庭教育这个大课堂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品德课走进家庭。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孩子创造有利于教育的客观条件,让品德真正走向生活,家长在参与活动中,为自己上了最好的一课。面对家长中的种种陋习,让孩子来当家长的老师,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学生不但在品德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更要让孩子在课外也能做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20.
袁娜  喻欢 《文教资料》2010,(8):133-134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就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而为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接轨,正确地指导家庭教育,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