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音乐课堂之中,由于音乐课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参与,而不是仅仅由老师枯燥地讲述理论知识,所以,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作为音乐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之中多开展关于音乐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一、对音乐课的“乱”的思考思考之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音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态课堂,要求老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既能面向全体又能面向每一个学习小组和每一个学习个体,让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那么,自信是音乐课上必备的素质,它是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有自信的人才会不怕任何困难,最后获得成功。所以我从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多样评价,挖掘学生的潜能等方面,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树立自信,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以崭新的理念出现,全新的理念如春风沐雨般地走进了音乐的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教学的方式也更趋灵活、多元。学生能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地学习音乐。教学中教师都能大胆、积极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学生以往爱音乐而不爱上音乐课的现状,音乐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课学生学习评价的变革,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课学生学习评价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阐述。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初中音乐课也逐渐打破了传统模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能使广大的中学生群体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课的学习,很多学校已经通过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音乐课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介绍以人为本的中学音乐教学理念,探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并运用此模式让人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从审美出发,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亲身参与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以其愉悦性、情感性、轻松活泼的特点区别于其他学科。由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课堂是关键。音乐课无论在教学形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应有很大的转变,而音乐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即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直接影响音乐课程的实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发现小学生都有与集体合作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的基础阶段。然而,在以往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将活泼生动的音乐课上成了单调的音乐知识的讲解课与学唱课,教学枯燥无味,单调呆板,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动力,使得音乐课成了"休息课"。要真正发挥音乐学科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音乐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简单快乐的,音乐课应成为师生共同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应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努力形成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将课堂的躁动巧妙地转化为教学资源,生成高效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0.
赵东明 《儿童音乐》2013,(2):61-63,60
音乐课中的即兴教学听起来好像同有计划的教学相违背,其实超越计划才是我们音乐课中即兴教学的真实目的。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音乐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上课是严格执行教案的过程,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使得原本多向互动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封闭、僵化。如今,在音乐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音乐课堂中不一定要机械严格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即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感到疲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能使音乐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在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有限。但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小学音乐课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不仅仅停留在陶冶学生情操的水平上,对于学生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和了解程度要求也很高。为了更好地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程当中,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音乐课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以及积极性,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从几个方面阐述让音乐课"活"起来的措施,旨在指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以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的音乐课。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地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一、教师大胆的"放",使学生成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袁惠琴 《考试周刊》2010,(16):236-237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音乐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以“新课程”为借口,片面追求多变的形式、花哨的结构,把课堂教学当成一件华而不实的工艺品。音乐课的效率在时尚的外衣下越走越远。学生在音乐课中能吸收的“养分”也越来越少。本文作者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和思考,归纳出常见的三点音乐课的不足之处,与同仁们共勉。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快乐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就要使学生学得快乐,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地学习。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学选择“快乐教学’作为突破口,也是一种尝试。所谓音乐快乐教学是指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  相似文献   

16.
张岩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5):185-185,192
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美的课堂,多媒体技术为音乐课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许多缺憾。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去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真正让多媒体更好地为音乐新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美术课以及体育课等传统教学中不受重视的课程迎来了发展的机会。为了推动初中生能够在实际的音乐课中收获音乐美的感悟,最好能够将器乐教学充分落实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掌握一门乐器能够实现对音乐知识的综合学习目标,同时能够深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美学体验和音乐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流。但在音乐课上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时机不当等。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改变现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如何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让音乐课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引导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建立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的意识入手,论述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意义,并对传统文化的引入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