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电媒体制播制度经历了"自产自销的制播合一体制、制播一体走向分化、一波三折的制播分离之路、整体制播分离试点起航"四个时期,政府规制是制播制度调控的主导力量,放松规制是制播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由于广电媒体不同于一般经济体的特殊属性,在推行制播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与广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陇婵 《声屏世界》2014,(10):13-15
<正>年初以来,一些省级广电纷纷出台有关制播分离的改革举措,业内喊了十多年的制播分离再度成为媒介热词和业界焦点。虽然本轮广电改革都是战略性、全局性的谋篇布局,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机构改革、主体重塑、机制创新等各方面,但媒体和业界学人还是不约而同地拈出"制播分离"这个老词儿,也算八九不离十地切中了本轮改革的重点,并试图通过改革的"增量"赋予其新  相似文献   

3.
"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业规律来说,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分而更应该是合,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性捆合。因而中国广电改革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显然不是优化产业结构,而是为了转变广电市场运行机制的一种探索。当前,制播分离改革最主要的是怎样在转制上下功夫,而不是非要把制作和播出拆开,制播分离作为改革突破口,其实分离不应该是关键词,分制才是关键词。分制也不是用制播来划界而是以可市场经营来划界,而真正的分制改革,则是电视台借助电视播出的节目资源通过企业的市场运作,使其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广电改革的宏观大潮中已经作为常态的电视剧制播分离呈现了一种趋势:从完全的市场购买到广电机构纷纷开始生产自制剧、独播剧,似乎电视剧的制播分离又出现了制播融合的趋势。电视剧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制播分离的新生力量:一是以各省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剧生产,二是以省级台为核心的电视剧制作。其中,南方电视台以扎实的业绩进入电视剧产业,令业界同行瞩目。  相似文献   

5.
当制播分离成为广电改革的基本制度选择,并将“转企改制、培育市场新主体”作为其重要改革目标之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广电机构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就成为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制播分离改革过程中,我国广电机构所形成的内生型与外延式这两种不同治理结构改革模式及其成因予以分析,并在剖析当前广电机构政煤不分、事企不分、权责不清、制衡机制缺失以及市场治理机制赢弱等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广电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文广与湖南广电的传媒体制改革为例,分析广电"制播分离制"的意义、实质及其困境,指出制播分离应该是整体转制的缓冲和过渡阶段,我国广电体制的改革走向是立足公共服务,形成以国家、社会、市场机制为互补的多元化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7.
戴元初 《视听界》2010,(1):26-30
2009年7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文件《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标志着广播电视行业制播分离的改革在低调徘徊了近10年之后又一次启动。文件中明确规定,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原则上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这一量化标准让人对中国电视市场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拥有渠道资源的,在盘算市场化以后的渠道价值;  相似文献   

8.
被命名的改革:2008年以来广电制播分离的政策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离2008年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启动已有两年.作为改革的副产品,未来国有广电行业(第一行动集团)将诞生一批上市公司.国有广电媒体改革实践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改革方案的参与者,从政策出发点及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还原和解读2008年启动的制播分离改革.可以更好地理解固有广电媒体的转企改制何以被命名为"制播分离".这也将提升我们对于固有媒体后续改革举措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这段时间,制播分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广电走出制播分离的第一步;同年,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泉州举办制播分离论坛,第二轮制播分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电视业的制插分离于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10年来,这个为彻底改革中国电视业制作与播出这一核心业务关系的设想,到如今似乎仍是纸上愿景.想要真正付诸实施,现在看来还只能是"雾里看花",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2,(6):66-67
制播分离面临的五大不足认识欠统一。制播分离到目前为止,从主管部门到广播电视机构对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认识不够统一,步伐不够协调。主管部门更多强调广电的产业属性和事业属性,强调宣传和经营的关系问题。而广电机构则认  相似文献   

11.
王英 《青年记者》2009,(18):34-35
电视传媒资源的产业化经营是国家做大传媒产业的战略规划。制播分离、网台分离再次成为广电改制的重点;数字电视及移动电视等新业务也在以产业公司的方式由上向下推动。  相似文献   

12.
严克勤 《视听界》2010,(3):25-28
由于历史沿革,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部门与行政单位,形成了事业型和计划型的管理发展模式,城市广电传媒尤其突出。进入新媒体时代,城市广电政策资源稀缺、市场空间狭小等传统劣势愈发明显,通过体制改革提升活力和竞争力的内部冲动尤为强烈。在发展的语境下,制播分离改革就成为城市广电转型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3.
电视传媒资源的产业化经营是国家做大传媒产业的战略规划.制播分离、网台分离再次成为广电改制的重点;数字电视及移动电视等新业务也在以产业公司的方式由上向下推动.  相似文献   

14.
制播分离在国内广电行业不是个新话题.随着广电行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电行业面临着诸多政策利好,广电行业对制播分离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传媒新思维     
制播分离面临的五大不足 认识欠统一。制播分离到目前为止.从主管部门到广播电视机构对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认识不够统一.步伐不够协调。主管部门更多强调广电的产业属性和事业属性,强调宣传和经营的关系问题。而广电机构则认为节目制作和播出属于统一的产业链,推行制播分离改革只是放开制作.播出仍然处于垄断地位。政策欠明晰。  相似文献   

17.
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文广集团开始的制播分离改革拉开了中国广电改革的帷幕。本文界定了制播分离的内涵,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并归纳了国内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同时论述了广电制播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阐明了广电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制播分离这根杠杆被中国广电业界寄予厚望.希望经它的撬动.广电产业能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从自制自播到制作也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营出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下半年,随着上海率先整体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上海文广集团正式转企改制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平静多时的国内广电行业犹如被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它标志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播分离改革等即将在全行业中变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