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古老的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青春风貌,这一青春风貌与作家的创作激情联系在一起,使得"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出现了特有的青春心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渊源,本文就把这一文学现象放在历史的语境中作以梳理,指出"50—7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心态与"少年中国"运动、"五四"新文学、"左翼"文学的精神渊源。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阿联最劲:中国年轻一代对文革了解的缺失,导致部分年轻人对文革充满崇拜。走出文革,但要记住那段历史。1162on:希望历史的真相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水落石出。陈新:不研究好文革,不揭示出中国人在专制状态下人性的缺陷,以及狂热气氛的生成机制,文革就可能再来。心仪:对"文革"的反思,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警钟。时事短评"豪车辨识图"放大社会弱势心态浙江金华市公交公司某车队办公室内贴有一张"豪车辨识图",方便司机学习识别豪车。工作人员表示,因目前公交车优先意识不普及,为避免天价赔偿,需要提醒司机避让豪车,"看到豪车撞不起,那只有躲得起了"。从表面上看,公交公司绘制出"豪车辨识图",  相似文献   

3.
冯兵 《档案》2013,(6):54-56
"文革"是新中国建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遇的艰难和挫折,亦为之后新道路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之经验与教训。以往史学研究,避谈"文革"或单方面批判"文革"、"文革"与"文革时期"混淆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客观评判和正确理解十年动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效,符合史学研究的真理性追究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何斌 《东南传播》2012,(12):162-163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的"跃进体"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文革体"完全阻断了新闻事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革"期间的报刊文字为蓝本,从词语、句式等方面探析报刊文革体的特征与报道模式,并分析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文革体遗风。  相似文献   

5.
冯小刚导演的新作《芳华》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上映引起社会各界热议。这部充满着怀旧色彩的青春文艺片不论是在视觉造型、电影配乐、演员形体方面都精心策划,在人性善良、文革历史叙述的主题上都有深厚的审美意蕴。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出发,探索电影中暗含的视觉审美、人性题材、感念青春、人物精神内涵等多重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正【题记】此文是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即"文革卷"的审读意见。2009年11月18日,出版史料副主编、"文革卷"责编方厚枢写信给我,说此卷与前各卷不同的是:"因中央档案馆没有收‘文革’时期的出版文件,现在所收的‘文革’出版文件、史料,都是我  相似文献   

7.
《"文革"瓷器图鉴》樊建川编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文革"瓷器图鉴》(以下简称《图鉴》)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文革"瓷器的大型工具书。在翻阅时发现,书中有许多伪作和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8.
王志爽 《东南传播》2020,(10):12-16
2019年9月16日23时,台湾地区流行歌手周杰伦发布单曲《说好不哭》,一度引发粉丝"朋友圈屠屏"现象,其中"青春"成为粉丝中最具现象级的关键词。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粉丝文化创作空间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青春叙事",集中构建了一种属于"青春"的集体记忆。粉丝个人的成长、21世纪初期港台地区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其中媒介流变的复杂性、以及时代的总体印象是粉丝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建构上,周杰伦粉丝的青春记忆可以归纳为"情景记忆框架"与"语义记忆框架"两类叙述框架。在饭圈文化变迁与现代性困境来袭的宏观社会背景下,"青春"反复被粉丝提起,因为它承载了美好而温暖的回忆。粉丝在记忆的搜寻与提取中缓解了现实压力,在互动中获得了情感共鸣,以此应对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弥合理想与现实的裂痕。  相似文献   

9.
"青春"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概念。所有人都经历过青春时期,对过往的那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情感是有很多普遍共鸣的因素。"青春"叙述是超越时间与国境,不断制作影片的老题材。韩国的青春电影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在文中主要就韩国电影三部曲进行分析,在了解韩国青春电影的同时,为国内青春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明星 《出版广角》2012,(10):18-20
正今天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除了鼓励西方开明人士多做文化交流工作,恐怕重担应主要落在中国人自己的肩上,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中国文学的对外出版历史,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才开始真正起步的,一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其间有过十几年的辉煌,史称"文学十七年"。其中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杨沫的《青春之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梁斌的《红旗谱》等,这些作品大都在1966年之前广泛传播到世界  相似文献   

11.
青春读物并不是单纯的文学、文化读本,还承担着形塑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任务,何种的青春观是青春读物能否发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根本性要素。当前青春读物在价值取向上着眼于个人、局部、当下的"亚青春观"现象较为明显,而且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对之有挪用、放大的趋势。要通过健全的管理监督手段与良好的宣传奖掖制度,强化主流青春读物的活力与吸引力,在有效吸取"亚青春观"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探索一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青春观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2.
欧阳敏 《编辑之友》2021,(11):95-104
心态是指人们特定的感觉模式,这种感觉模式具有集体特征,是社会秩序的组成要素,属性为"主观的客观性".出版心态史研究对历史上(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出版人的感觉模式进行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心态发生,刺激出版人心态发生的要素主要有时代主题、家族传统、个人兴趣、出版业的薪资待遇等;心态均衡,主要呈现为古籍出版中"怀旧的未来"心态以及"作者型编辑"心态;心态变迁,主要有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种范式.研究出版心态史,旨在解决出版人的结构—能动性矛盾,即出版人如何在制度化过程中形塑自身的心态构件,以增强自身能动性,更有效地将个人知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正>早期的"内参片"现在人们提到"文革"期间的文化现象,常常会出现"内参片"这个词汇。"内参片"是"内部参考影片"的简称。其实它早在"文革"之前就有了。但是,"文革"前的"内参片"和"文革"中的"内参片"含义不完全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类小报统称为"文革小报",其具有零散杂乱、繁多无序及连续性差等特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千余种、上万份珍贵的"文革小报",为了便于利用和管理,对其进行了整理与著录,制定了15项"文革小报"著录款目和具体著录规则,并对馆藏"文革小报"的种数、份数、册数、著录条数及复本量做了统计。  相似文献   

15.
在其对老鬼《血色黄昏》的出色解读中,评论家许子东别具慧眼地指出:老鬼是在母亲杨沫的《青春之歌》的文化背景里长大的,从自小被父母告知要首先听毛主席的话,为追求革命不惜背弃家庭(反讽的是,杨沫塑造的革命青年林道静,便是日后不认她这个妈的儿子的榜样),到后来真听了毛主席的话,造母亲的反,为了投身“文革”不惜捆绑姐姐抢走家里的钱。也就是说,老鬼本人完全是“文革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青春奠祭     
《血色黄昏》实际是作者“老鬼”“文革”时期在内蒙插队的一段自传,粗砺但却真实。由于真实,作者在为自己“作传”的同时,更为一代人的青春历程、为一个时代作证。  相似文献   

17.
当“做爱”不再被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描述的文革岁月——青年马小军的青春,消耗在夏日的屋顶上。他像只猫一样期待着自己的幻想伴侣——米兰。那一年,城里没什么年轻人,大都到农村和军队里去了。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应该有健康社会心态,和谐发展环境. 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说明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笔者曾对河南省档案馆收集的文革资料,文革报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装订.共计装订文革资料三千余册,文革报刊四百余册.装订后的文革资料、报刊,在1993年全国档案保护技术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并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领导誉为"全国档案界最高水平的装订".  相似文献   

20.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9,21(4):376-376
对<编辑学报>2009年第2期<好书荐读>栏目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为伊狂)读后感>一文,本来我是打算斜靠在沙发上休闲地阅读的,但我很快就发现这实在不是一篇仅凭休闲的心态就能"掌控"了的东西,当我彻底改变了阅读姿态与方式,正襟危坐地在书桌前读完了这篇文章后,获得一种久违了的畅快淋漓之感--<我为伊狂>,这本我一直以为是青春小说而无心染指的书,原来介绍的是令人震撼的"公司管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