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姝 《中国广播》2012,(4):39-40
随着数字技术的大发展,媒介融合大势所趋。特别是三网融合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新兴媒介的崛起赋予了受众个性化、自主性等新特质。这些特质一方面让受众与新兴媒介良好互动;另一方面也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向新兴的传播方式发生转变,而这种新兴的传播模式真正实现了媒体与受众间实质陛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导致的受众参与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转变。事实上,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机构以及参与形式的融合,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变迁。从受众参与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或是一种媒介融合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马玉宁 《新闻世界》2013,(12):127-128
受众观念研究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闻传播学界和传媒业者的重视,当前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大趋势,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研究是传媒业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受众观念研究回顾,梳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受众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当前我国媒介融合进程及现状的再认识,对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观念研究进行学理上的探讨,试从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以受众观念研究的视角为当前传媒改革提供突破口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显性话题。而这一显性话题中的显性话语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媒介融合。本文以"媒介理论"(media theory)为主体框架,并结合媒介社会建构论,从媒介技术属性发展与融合的视角对当下的媒介融合实践进行反思,并指出媒介融合应当以一种双向思维为指导,兼容并蓄新旧媒介的技术属性从而更为全面地满足受众对于媒介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科学性揭示了媒介融合这条道路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则是媒体融合后传播内容能吸引受众的法宝。讲好故事必须要把握好"歌德"和"讲德"、"追俗"和"通俗"、"包装"和"化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消费者行为学视角,指出了传统受众分类方式要么显得过于粗放,要么过于抽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融合下的受众分类模式,把受众行为分为传统型、有限型和扩展型;接着对林林总总的各类媒介重新归类为三种:门户型媒介、终端型媒介和圈子型媒介;最后提出了媒介融合下的媒介选择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进行多方面的融合,以探求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在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媒介融合一些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把关人"角色的转换问题。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增强,更多的"受众制造"的信息进入大众传媒领域,传统媒体已难以胜任"把关"重任,如何实现传播角色的转换成为媒介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融合形态逐渐成熟,媒介环境的改变促使受众观念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介受众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媒体才能赢得受众支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受众观念的转变,指出了当前受众观念的总体特征即权利主体,并从媒介、受众及媒介和受众关系三个层次分别阐明了受众观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舟 《新闻前哨》2012,(7):39-41
本文试图讨论在危机传播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方向。以危机传播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详述了媒介融合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从受众的注意力分化和媒介自身的优势分析媒介融合之后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媒介分化。在危机传播中,分化更有利于不同媒介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作为新媒体发展推动下的信息传播综合作业模式,正重塑我国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业态。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以媒介中心视角观察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但缺少受众中心视角的思考。本文从媒介融合时代受众需求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几部优秀纪录片融合实践的分析,发现以受众为中心将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媒介融合的深化发展,为纪录片产业的融合提升找到可行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三网融合衍生出的诸多新型的媒介形态为受众建构了一个新兴的"全媒体环境",而媒介受众的变化必将对新闻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澎湃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其在技术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做出了融合创新。澎湃新闻生产和新闻聚合并举,专业严肃的内容与通俗个性的文风结合,多屏联动、资源共享、多维传播,构建起新型的媒介形态。本文认为,中国的媒介融合还处于初始的"技术融合"阶段,媒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受众作用发挥是推动未来媒介融合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融合文化随着媒介融合逐渐形成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信息传递方式、认知方式和加重了受众的媒介依赖。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中从理念到实践的广泛应用,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结果,呈现于当前的媒介环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媒介形式。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格局与更加多样的舆论环境,探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媒介认知属性上,作为传播历史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历史的艺术形式,以及在媒介融合视阈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成为受众认同历史的影像传播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概念界说为出发点,分析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受众特征以及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新语境的发展,论文尝试提出我国电视剧内容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陈戈 《新闻知识》2012,(12):33-35
根据媒介营销的三次售卖理论,广播要想抓住受众、广告主,就需要在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自身的品牌推广方面做出努力,而媒介融合为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首先论述了广播产业媒介融合的必要性,接着从广播节目的创新、广播广告市场的开发和广播媒体自身的推广方面出发,运用实例阐述了广播应该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与融合,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广播媒介营销。  相似文献   

20.
王洪旭 《青年记者》2010,(11):14-14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