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态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和读者产生情感共振,而以"关注普通人为主"的非典型性人物报道却大受欢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报道作为非典型性人物报道的代表,以其"关注普通人稀缺的特质"的选题和破题技巧,在大时代的脉络中把脉人物,写出小人物的命运感和时代感,通过书写小人物来达到为同类型社会群体立传画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12):59-60
1995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栏目,其人物报道从这时开始在特稿版以一整版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第一篇人物特稿《北京最后的粪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2004年6月,“冰点”改为《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如今《中国青年报》的人物通讯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每周三报纸第10版的《冰点·人物》专版,在该版的头版位置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大多为2000~3500字.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特色刊目,它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反映了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人生故事。《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注重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中,展现社会某个阶层的横断面,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婧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79-81
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走上媒体前台。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以人物遴选多元化、报道回归新闻本位、书写细节化等特点被受众认可。《冰点·人物》是非传统典型人物的代表之一,其所报道的人物是时代的写照,而且记者通过报道向受众展现人物的人性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典型人物报道的转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6.
《冰点周刊》作为中国青年报旗下的特色刊物,它寓共情叙事于人物报道中,创新引领了新时期的人物报道理念。在我国遭遇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它继续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选取去典型化的叙事对象,采用多元化的叙事声音和立体视角,同时营造出贴合时代背景的新闻意象,在以小见大中使受众达成思考与理解。纵观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人物特稿,《冰点》主要从理解、沟通、关怀三条路径达成共情叙事的目的,从而形成成风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是由个体这一细胞组成,而人物活动则构成了事件,二者的叠加就是时代和历史。基于这一点,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或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写好人物通讯,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典型人物甚至一个群体的时代风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各种媒体都很重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在日常采访中,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让人物跃然纸上呢?结合个人的采写经历,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穆青是中国当代名记者,从1942年步入新闻界以来,从写第一篇人物通讯《赵占魁》,到建国后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新时期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优秀人物通讯,都用恰当的画面艺术,提高产品的感染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这些作品仍令我们常读常新。 一、利用画面艺术 反映时代精神 穆青在人物通讯写作中,首先注重用画面艺术,  相似文献   

9.
美与真实的矛盾,是典型人物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矛盾。做记者的普遍有一种感觉,在人物通讯采写过程中,若想将真实与优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并非易事。往往是当你追求优美的时候就失去了部分真实感,而当你追求真实感的时候又缺失了应有的美感。对于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众说纷纭,笔者在这里将近两年采写典型人物中的得失,作一次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蒋思悦 《今传媒》2015,(2):156-158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对于自由、民主、法治等现代文明社会价值观的倡导。《冰点人物》站在较高的精神纬度上,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深入观察和剖析普通人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和价值取向,从"人"的角度看社会、看历史。  相似文献   

11.
胡林 《新闻前哨》2022,(14):38-39
文从《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报道入手,统计了2016年至2022年,在该报创业周刊上发表的25篇针对大学生创业典型的人物通讯,将从领会知识经济的时代价值,提炼大学生创业的创新价值,挖掘大学生创业者身上的精神价值等,探寻写好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报道的三个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人物是相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所谓典型人物,指的是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人物。而非典型人物,往往不怎么起眼。但不管是典型人物还是非典型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非典型人物而言,只要抓住了其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可以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报道来。这些年,笔者有意在非典型人物报道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屡有收获。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从1995年1月创刊,以社会上不被关注的冷点切入,作深度调查报道。2004年6月开始,“冰点”栏目扩展为四个版面的周刊,分别为“冰点特稿”、“冰点周刊”、“冰点探索”和“冰点人物”,批评报道较多出现在“特稿”和“周刊”栏目中。
  广义上的“冰点”栏目内容文本包括了整个“冰点”周刊的所有文本,狭义的文本只包括编辑记者实际采写的新闻作品。综合来看,狭义的内容文本是主流,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笔者将研究目标缩小到狭义的内容文本,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探索。“冰点”栏目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的处理,都对内容文本精益求精,增强了批评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各类报道题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典型个人和典型单位。通过对先进的典型人物的报道,将对受众起到鼓舞、示范作用,对工作起到推动、促进作用。穆青同志在新闻写作领域涉猎非常广,尤以写人物通讯见长。他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脍炙人口的人物通讯,蕴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在数十年的新闻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并得到娴熟的运用。穆青的人物通讯之所以给人以这种强烈的“贴近感”,正是他在写作过程中时…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了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面简称《嘱托》和《报道》)的采写工作。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篇通讯采写、构思的过程,谈谈它们产生的具体背景。  相似文献   

16.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是我们中国青年报的长项。《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的人物通讯。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读者从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各类重大典型报道中都能看到本报的特色。本报几十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人物报道的高手。比如王石、李海燕、马役军等等。都是本报在人物报道方面非常有建树的老记者。但不可否认,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的人物报道始终沿用的是一种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记得我第一次提出人物报道的非典型性也是在八十年代末,今天看来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8.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辞海>)人物通讯以写人和思想为主要内容,所报道的人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写法注重用细节刻画,通过描绘人物的事迹、思想和精神去感染人、教育人.在高校校报中强调人物通讯的写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校报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进一步拓展校报的深入报道特质,同时,也是对传统消息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冰点’98——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由李大同主编,精选1996年——1998年发表在《冰点》上的专题报道而成,读了这本书,我总觉得它的人物报道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不同在哪里?我认为根本的不同在于写作理念、写作目的的不同。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于向人们提供可以示范的榜样;或在于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典型,体现流行的价值观,在这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初,中宣部组织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在内的20多家中央及部分省市媒体集中采访报道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笔者作为《辽宁日报》采访团中的一员有幸也参与其中.9月中旬起,从相继见诸报端的郭明义连续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们在采写上的确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每篇人物通讯的"头"开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笔者搜集了有关郭明义的报道,并归纳出比较精彩的十种开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