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串联词属于新闻导语的范畴,它赋予了新闻全新的生命力,避免在一档栏目中各条新闻出现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面.民生新闻主要是播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更要求播报的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串联词在整个民生新闻节目的编排中作用十分突出.在撰写电视民生新闻串联词时应当遵循三大要素:"情"字当先,"联"字为重,"和"字切记.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让民生新闻更出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兵 《今传媒》2012,(5):116-117
"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因其贴近百姓生活,报道老百姓身边的事,赢得观众的认可,保证了电视的高收视率,但总体呈现出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等发展趋向,本文从"走转改"活动这一契机来反观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更好地进行基层意识建构,体现出媒体的基层意识。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走转改"的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叙述模式,电视传媒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关注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要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把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仅能见其人、闻其声,还能身临其境、如感其情。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马凤雷 《视听界》2013,(2):85-86
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群众和生活贴得很近,没有必要“走转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生,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被群众喜闻乐见。自从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之日起,它就在践行“走转改”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心、民情、民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文睿 《新闻窗》2007,(3):41-41
在电视受众构成中,一部分是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的普通观众,为了让这些观众了解报道内容,就要求我们的电视新闻语言要做到平实和通俗易懂,也就是要做到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百姓。过去的电视新闻语言大都沿袭报纸新闻的语言风格,书面语言大行其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工作中,特别是各级地方新闻单位,历来重视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编采人员强化新闻真实性意识,坚守新闻真实原则,还通过"三贴近"等多种形式,不断要求编采人员到基层,上一线,实事求是做好新闻编采工作,努力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确立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播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能成为一股热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平民化"取向——民生新闻将新闻定位于普通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说是未上星的省级台即各家城市电视台的主打品牌,由于它贴近基层贴近观众,因而在各自的传播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大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观察、收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会发现不时有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也给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及时性、生动性等特点带来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电视编辑记者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在现场报道上做出特色.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可以大大缩短电视媒体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电视新闻更加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人认识到了新闻贴近性的重要,这对电视媒体本身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而观众也会在这种“贴近性”原则指导下的新闻报道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就在不久以前,还有相当多的新闻从业人员以“大师”为荣,以创作精英文化为己任,整天为获各类大奖而工作。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开始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一、电视新闻的贴近性是由电视新闻的性质决定的首先,电视新闻的贴近性是由电视本质的要求所决定的。电视的第一本质是传播,而并非被某些人津津乐道的“第九艺术”。著名电视策划人张锦力先生认为“人发明电视的第一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视媒体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达成为摆在电视媒体人面前的新课题。央视财经频道2016年"聚焦双十一特别报道"在报道选题方面具有新鲜、多元与贴近的特点,在报道的叙事形态和视听元素上有了新的呈现形式,运用了更新颖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创新了数据新闻表达方式的可视化处理,为电视媒体的数据新闻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16.
季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4-175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客观真实,在采访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新闻事实的客观性,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电视民生新闻从出现之初,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将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客观描述,进行及时准确地传达,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责任。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工作中客观性的重要作用,以及采访中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18.
杨杰 《新闻传播》2009,(8):65-6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一新闻“三贴近”原则在新时期为新闻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县级电视媒体提高新闻生命力找准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黄杰 《青年记者》2010,(18):46-47
现如今,"说新闻"这种时新的新闻播报方式正风行于地方各大电视台,堪称电视媒体上演的一出"活报剧"。"说新闻"凭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受众的平民姿态,一时间跃居为全国各电视台新闻板块的主打节目。与此同时,各电视台互相模仿,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舆论宣传极为重视,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三贴近"为新的历史时期新闻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新闻宣传中的具体体现,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搞好"三贴近"是新闻改革的关键和重点,也是我们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