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张子祎 《新闻窗》2013,(3):98-98
近些年,关于如何看待电视剧中方言现象的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评价。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在电视节目中使用普通话,而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措施也越来越完善,那么媒体传播是不是要作为一种普通话使用的规范呢?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又是否应该出现各地的方言呢?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而这种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允许其存活发展,在文化事业产业中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绍军 《今传媒》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石绍军 《报刊之友》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肖嵩 《新闻战线》2015,(3):106-107
电视方言节目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在传承地域文化,满足特定受众的欣赏需求等方面有着普通话节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地方言节目的大量涌现,同质化现象严重,受众面狭窄,节目品位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方言节目的有效传播。因此必须从塑造有个性的主持人来树立栏目的品牌意识,扩大收视群体,实现跨区域发展等方面着手,实现方言节目的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6.
方言节目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解决作为地域文化表现的方言节目和承担推广普通话责任的广播电视媒介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广西本土节目《有话日日倾》为例,通过对方言节目创收、创优、收视、受众等多项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阐述方言节目的正负效应,理顺方言节目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审视方言节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梅 《新闻前哨》2023,(6):44-45
在一些地域文化特色浓厚的地区和一些特殊场合,主持人在普通话节目中对方言的点缀运用,能起到迅速拉近受众距离的效果。正确认识,学习和善用方言,能更好地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强节目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更是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它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方言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马新庆 《视听界》2014,(2):110-110
2013年2月,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推出了一档展示方言之美、挖掘语言内涵的大型脱口秀节目(《最美乡音》。节目发挥了脱口秀的节目优势,通过主持人、普通话嘉宾、方言嘉宾、语言专家、曲艺明星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了解方言,保护地方方言,传承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与方言类节目之间存有共生性,这既表现在地域文化为方言节目提供生存土壤,又表现在方言节目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域多元文化和谐共荣。同时地域文化与方言节目之间也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方言类节目引起的同一地域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矛盾,节目的形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学意义的矛盾,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与节目的规范化之间的矛盾。吴语方言类节目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渠道变革,内容变革,扩大受众群体,培养方言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解名 《新闻窗》2013,(4):87-87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特定地区人民惯常使用的语言,其发音、逻辑、语义都和普通话有较大差别。熟悉的人听到称之为乡音,不熟悉的人陡然听到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方言本是展示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风情的独特旗帜。但对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困扰。尤其是原本正经严肃的新闻播报节目,采用方言解说就会显得轻松易懂,一方面是事件信息能更好的为听众熟知。另一方面,则容易形成不规范的语言环境,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各地蓬勃发展,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方言节目得以兴起的原因:从观众角度来讲,区域性“文化认同”是其接受的基础;从媒体角度来讲,“分众传播”的策略使其获得了市场优势。然而,方言电视节目也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就同区域观众而言,它是桥梁;就跨区域观众而言,它是隔墙。笔者认为,方言节目终究只能是普通话节目的一个调剂和补充.而不能取而代之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方言的传播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传播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极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渐渐在消失.现如今,文学作品受到主流语言的影响后,对方言的使用也变得非常谨慎.事实上,方言不仅有着丰富的特色地域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方言所拥有的地域认同和文化负载是别的语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方言节目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有大发展之趋势。它有利于传承区域文化,唤起人们对乡音的记忆,让忘记乡音的年轻人重新拾起对方言的关注。方言节目的播出也利于繁荣地方文化,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做出一份贡献。但是,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方言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方言节目和区域文化的关系,以及在现在的社会中,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方言电视节目最近几年逐渐开始活跃在各地方电视台的屏幕上,成为地方台差异化竞争的又一优势。在"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留一席之地给方言节目,是各地方电视台吸引收视的需要,也是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一股强劲的方言风正在全国媒体蔓延。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一批方言节目,形成了一股“方言热”现象,引起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学、业内人士、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当前研究广播电视地域节目表达方式,必须关注与研究“方言节目”这一热点。如何处理好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中的若干重要关系,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广播电视地域节目表达方式,已成为一大课题。笔认为,归纳起来,关键是要处理好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魏刚 《今传媒》2014,(7):133-134
如今,方言节目俨然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极具特色的个性播报使得地域文化不断传承,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更加细节化的表现形式。当然,不可否认,这种形式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的限制,使得它的弊端慢慢显现。本文以方言节目为例,对方言播报这种电视节目形式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方言乃"一方之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语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一些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收视率节节攀升。像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深受喜爱。由于方言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20.
在多样化的中华文明中,不同的方言所传递出的地域特色是普通话无法表现的。方言既是我国多彩文明的直观展现,更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载体,在当代社会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播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言文化的当代价值重估,语言价值,是指作为交际系统的语言提供特定的语言成分,形成特定的结构关系,实现特定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成分及其关系为主要前提条件。不同方言的民族特色恰恰为当代标准化的日常交际生活注入了色彩斑斓的底色和妙趣横生的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