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常娥 《新闻传播》2009,(10):22-22
一、两种传播观与两种满足模式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传播研究的文化取向》一文开始就对传播研究做出了一种新的划分“为便于把思想做一归类,我们在描述中可以把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  相似文献   

2.
冯霞 《新闻界》2008,(2):79-80
本文认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透过传播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性质。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距今近3000年历史的巴蜀古国开始,川菜便逐渐形成并进入千家万户。当今川菜已经不仅是一种菜肴名称,其本身已经晋升为一种文化产品、一种文化现象。宣传川菜、传播川菜品牌对于发展、传播巴蜀文化和四川文化产业,具有重要作用。川菜是巴蜀文化的一块瑰宝,传播川菜品牌要采取合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本文首先对川菜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梳理,然后对川菜品牌的传播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博客是继电子邮件、个人网站、BBS和即时通讯工具之后的又一种网络个人传播工具,它既借鉴了已有网络个人传播形式的传播模式,又在功能上有所突破。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传播工具,博客的价值并不在于开创了某种全新的传播模式或应用了某种革命性的新技术,而恰恰在于对旧有传播  相似文献   

5.
从微信的传播特征和用户特征来看,微信将是舆论生成和活跃的重要平台,也是舆论传播扩散的重要渠道。微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和许多手机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一种新传播工具的产生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用户数量越多,其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广泛、越深远。然而,由于微信具有社交网络平台的属性,即主要是一种人际传播工具而非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6.
中国礼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从传播理论方面看,礼文化传播不仅是一套行为准则、一种文化模式、一套价值体系,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播思想和传播价值,是中国传播思想及理论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礼文化,对确立中国传播研究主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视野狭窄、方法单一、思维片面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莹  杨艳 《传媒》2016,(3):87-88
本文在对微电影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及传播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微电影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着多向传播功能,是一种多向交互传播模式.为加深对这一模式的理解,本文从微电影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重识广告传播伦理。伦理关乎正义与善恶,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准则,它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传播即伦理”观念的确立表明:传播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相应的传播伦理。①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和宣传作用的行为,天然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传播行为中产生的道德准则,即广告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9.
正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是一个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三力",也是衡量媒体大与小、主流与非主流的重要指标。京华时报社长、总编辑吴海民对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是影响力之源,是传播力之本。影响力作为能够左右公众的力量,是公信力的一种外化,是传播力的目标。传播力作为争取和获得更多受众的一种力量,它是彰显公信力的  相似文献   

10.
高卫华 《新闻记者》2006,(11):35-36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其人格力量渗透在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中。或者说,记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情感意志、认识方式、个性特征等等,都会以一种潜在的心理背景、一种有形无形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制约记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观察、判断、选择,通过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报道文本予以具体显示。高尚的人格是一种操守,一种信仰,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更是一个人贯穿一生的自觉修炼和自我完善。它因此标志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并且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产生一种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精神影响。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历来…  相似文献   

11.
从对话意识谈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特性 新闻既是一种传播文化,又是一种文化传播。①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新闻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文化。新闻传播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传播性和大众性,这就要求这种文化在内容选择和传播手段上必须符合一定时代与公众的普遍要求,而且必须主要以新闻形式和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进行文化的创造、传递与积累。  相似文献   

12.
谣言新闻是当前媒体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大众传媒对谣言在社会上传播的一种反应。文章首先阐释谣言及谣言新闻的内涵,并对当前媒体上的谣言新闻报道进行传播内容辨析和传播要素考量,以期对当前媒体谣言新闻的报道思路、报道方式等起着反思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翟大鹏 《新闻传播》2009,(8):102-102
传播效果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大众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任何传播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实现某种或多种传播目标,所以传播从一开始到整个过程的结束始终存在着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和设定。新司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大规模的传播.其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达到彼此分享信息、互相沟通、协调行动等目的,因此,从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新闻播音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学被公认为开展教育传播的理想园地,而成功的大学教育传播方法和模式中渗透的是平等、自由的思想和理念.教育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狭义的知识传承,更重要的是一种民主意识、自由思想、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追寻平等和自由,才能完成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探索世界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颠覆不合理传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事教育传播这一职业是需要有门槛的,作为一种专门化的传播活动,需要对教育传播的真谛有专业的认识和排除自我兴趣的践行.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何庆良传播功能是传播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就广义的传播而言,传播并不仅仅是新闻与信息的交流,而是包括一切传播和分享思想、资料和事实的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活动。在当今时代,传播已被视为一种社会需要,一种政治工具,一股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8.
色彩传播在传播学中属于非语言传播。在以视觉、听觉为主的电视传播过程中,色彩传播成为一种主要的副语言传播形式,如果运用正确,则能对视听信息起到良好的强调和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博客传播模式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Blo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以迅猛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与传统媒体和E-mail、BBS、QQ三种网络交流方式相比,Blog在传播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对Blog传播过程进行探究,总结出其传播模式,并就其中对传统传播理论的突破之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传播是一种人类社会信息的交流方式,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向社会公开传播各种信息。如何通过传播彰显地级市的地域特色?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时加以细致研究。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新闻从业经历,浅谈怎样在传播中彰显地级市的地域特色,从而提升地级市的新闻传播和文化魅力,希望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