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学语言是学校教学专用的一套特殊语言系统,是教师教学特性的彰显,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教学语言不同于“官场语言”“家场语言”和“街场语言”,它具有生活性、历史性以及教育性等特征,它的价值体现为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对学生品性的教化、对学生心灵的美化等,最终使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情感的工具。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学语言的水平。教学语言的力量正是教学语言的鼓动性,具体体现为“夸、启、逗、赛、激”五个方面。“夸”,就是要善于运用夸奖和赞扬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热情。“启”,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语言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路。“逗”,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风超、幽双、智慈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赛”,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式语言将竞争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雄的磋撞中领悟教学意图。“激”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富于激情或者是善意的刺激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语言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借助语言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所达到的高超境界,它强调教学语言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深度支撑。部分教师虽认识到改进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但对其仍存在着认识偏差和技能缺失。事实上,教学语言艺术并非不可知、不可控,其建立在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之上,以内容“穷理”为前提;体现于学生有效接受的审美体验中,以学生“乐学”为核心;落实为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下的个人创造性发挥,以教师“创新”为根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表现为语言逻辑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高度统一。教学语言艺术虽然具象地表达为“语言”,但其“艺术”之美,往往彰显于其“言外之意”;而那些“言外”之意,正体现了教学语言艺术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的确定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素养本是教师手里最重要的工具。”在教学中要变被动为主动,上好每堂课,除吃透教材,认真书写教案外,必须在语言上狠下功夫。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而“主体”与“主导”的交会点,就在于教师能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语言不单指从教师口中发出的有声语言,还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无声语言,例如,板书、表情、眼神和手势等。它虽不同于戏剧人物的对话、道白,但同样要求吐字清晰,抑扬顿挫,音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的客体指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学媒介、学生。教学媒介是指教学的“语言”、“动作”、“表情”。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教师教学的实质:教师教学是通过构成教学活动四个客体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进一步说就是:教师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能动与媒介的中介作用,使知识产生飞跃,由客观知识转化为学生主观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动作、教学表情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语言艺术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料和无法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最主要的桥梁。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靠教学语言来完成,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就是说,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因此,语言修养应成为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与修养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教学语言主要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其次还有时间语言、空间语言、行为语言和物质语言。  相似文献   

9.
刘华杰 《课外阅读》2011,(10):150-150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展现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质的窗口。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口头表达语言及身体语言,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经过精心组织、长期酝酿、千锤百炼、深蕴思想的结晶,是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深入研究大纲、教材、了解学生,并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语言再加工的体现,是教师各项能力、技巧及语言艺术和教学水平的具体展现。教学语言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清晰、生动的语言对创造教学过程中的热烈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马卡连柯也说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生锈的钥匙难以开锁。为了迅速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刻苦磨炼这把钥匙,使它精益求精,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逐步达到纯洁和健康地运用语言的境地。语文教学和各科教学一样,要“精讲多练”,要“少而精”。关键是一个“精”字:教学内容要精,教学语言要精。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师生教学语言的训练江苏南通师范梅云霞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中师生教学语言的训练是中师语言教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舌耕为业”的教师,是凭借一定的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的。因此,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与听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体味作品的艺术境界,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铸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符合教学美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相似文献   

14.
PPP教学模式客易导致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常常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本文尝试在“口语交际中的词意阐释”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师生的意义协商,教师的话语技巧的运用和互动活动的开展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使用”语言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言是以“舌耕为业”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和必备条件。正确掌握和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学中,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像磁铁吸引学生,像钥匙,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达到“以言传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一、语言规范准确,具有科学性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词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过程,科学知识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准确的;表述科学知识的语言也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要达到教学语言规范准确,必须发音标准,如珠落玉盘,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语言在信息技术教学细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将教学设计比作项链。那么教师语言就是穿连其间的珍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运用好教师语言,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语文微格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 ,其次加强师范生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语言基本技巧、导入语、讲授语和提问语。一、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教师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教学语言的表达对象是学生 ,环境是教室。要想使师范生学会运用教育、教学语言 ,就必须改变师范生课堂发言时的被动心理 ,使他们进入教师这一“角色” ,发言时具有“教师意识” ,想到自己是在给全班同学“讲课” ,使每一位…  相似文献   

18.
心理活动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与领悟。教师在心理活动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导入的“温度”、活动带领的“精度”、感受引导的“深度”、课堂总结的“高度”。另外,教师还需做到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协调、生动,能够提高并维持学生在课堂的沉浸感,使学生的体验生动、感受深刻、行动有方。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多种交流实现的。而语言交流是师生间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包括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情感性、启发性、激励性、商讨性的语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语言仅仅规范、科学是不够的,仅仅不讽刺侮辱学生也是不够的;更重…  相似文献   

20.
“课尾”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断课”前,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和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尾”。一般可采用以下的形式: 一、“复现型”课尾教学艺术 复现是指所学知识与技能的重现。但这种重现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教师对学生已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