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表达自由是"联合国为之献身的所有自由的试金石".目前世界上有关表达自由的全球性文件主要是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两个任择议定书.它和<世界人权宣言>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区域性人权公约主要有1950年<欧洲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公约>(即<欧洲人权公约>)、1969年<美洲人权公约>和1981年<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此外还有早于<世界人权宣言>7个月的<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1]因两个任择议定书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不直接涉及表达自由,本文所谓的人权文件不包括它们.  相似文献   

2.
人事档案信息公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依据 1.1 理论依据.<世界人权宣言>曾确认:人人有权享有通过任何媒体寻求、接受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公民的知情权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3.
一、隐私、隐私权 隐私权或者说公民的私生活秘密权,作为一种国际人权,已经得到<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主要国际人权文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区域性人权公约的确认与保护.隐私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广泛承认和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4.
弥尔顿是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其<论出版自由>被认为是英国表达自由传统的开山之作.但更深入的研究显示,后人对弥尔顿的评价及其表达自南观常常存有诸多误读.本文从奠定弥尔顿表达自由观的理念基础切入,通过将<论出版自由>和<建立一个自由共和国的捷径>置于历史语境中深入解读,尝试对弥尔顿的表达自由观进行修正性的重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信息自由法令>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及美国联邦各机构对<信息自由法令>的执行情况,从中简要概括出美国<信息自由法令>及其执行情况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1932年5月1日,<现代>创刊于上海,现代书局发行,月刊,半年为一卷,每卷为6期,编辑人施蛰存.创刊伊始,施蛰存就在<创刊宣言>中申明"本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①可见<现代>是一本主张文艺自由的纯粹的"文学杂志".一年后,自1933年5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第三种人"杜衡加盟编务,卷末"编辑人"项下署名为"施蛰存杜衡".  相似文献   

8.
民国报业大军中的旗帜(<自由谈>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1912年<申报>经史量才接手后,采纳了黄炎培、陶知行、戈公振等人的意见,积极进行改革,其改革突出体现在副刊<自由谈>上.  相似文献   

9.
台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报禁"解口除后,集团办报,个人办报如雨后舂笋般兴起.在高度企业化下,台湾报刊显现出了极具本岛特色的编排个性和新闻风格.本文力图通过对2008年9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进行编码、分析,一览台湾四大报业巨子在高度企业化下的办报特色.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新闻媒体发达的国家.日本人口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但<读卖新闻>的发行量超过1000万,<朝日新闻>也超过800万.就是在这样一个新闻媒体发达的国家,却存在一种将多数杂志、网络媒体和自由记者排除在外的记者俱乐部制度.日本自由记者上杉隆更是在新书<记者俱乐部的崩溃>中,批判记者俱乐部是导致日本新闻业衰退的元凶.  相似文献   

11.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的成就主要不在新闻事业,但他主办过多种报刊,如<竞业旬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和<自由中国>等.作为一位将报刊视为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试验田"的思想启蒙者,胡适对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理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他的新闻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郭沫若是当代一位优秀的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他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充分理解原文,还要能够自由地操纵本国文字。在翻译诗歌方面郭沫若主张风韵译,就是翻译诗歌大可不必对原诗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进行翻译,应该把整个诗看做一个整体,不要失去原来诗歌的风韵。理论上这一翻译标准有着重要的突破意义,但是受多种因素的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在河北阜平创办,为军区部队报纸.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作为报社主要领导人的邓拓,通过这张报纸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对晋察冀边区的建立、发展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使<晋察冀日报>成为了晋察冀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正如聂荣臻所说:"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同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储安平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秉承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理想,于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办了<观察>周刊,<观察>奉行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和独立超然放言论事的基本立场.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地进行畅所欲言的自由评说,体现了知识分子在事业之外对社会的关心,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领域和自由的意见市场.  相似文献   

15.
台湾报业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多元碰撞的文化背景中生长,独特的生态催生出鲜明的个性.本文以<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四大报为样本,从视觉特色、文本特色、语体特色三个角度归纳台湾报纸的标题特点,并分析其所具备的文化特征和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6.
首先,在框架理论基础上,通过量化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峡导报>、<联合报>、<自由时报>在"陈水扁弊案"这同一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不同特征,呈现并解析两岸传媒报道差异性的原因:其次,从两岸新闻交流互动现状入手,揭示在"求同存异"思想引导下的两岸传媒台海新闻报道共通点的特征,以及促进台海新闻报道不断磨合的深层原因;最后,文章在差异与共通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做有效的台海新闻报道"的几个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提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都认为:"第一次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主张"的人,是<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  相似文献   

18.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3日,<南都周刊>副总编长平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憎绪>一文,文章称"拉萨事件发生以后,小道消息讯速传开,但是国内媒体照例噤声,很多人通过境外媒体来获取更多消息……希望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不料,此文在网卜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中华网网友从第二天即开始连续发贴: <警报!南方都市报正在蜕变成反华媒体反华势力的国内代表人>、<南方都市报的反动是有历史根源的>、<奥运前夕南方都市报鼓噪罢工意欲如何?>等,猛烈批驳长平先生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一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立法活动.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对现行法律体系的修正.图书馆界在知识产权领域所诉求的是民众的权利.图书馆界所诉求的主张是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界的共同诉求.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