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邹韬奋一贯坚持以"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来经营管理他的新闻出版事业,致力于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干部和人才,并关心和爱护人才,使他的事业得以发展壮大。他的"人才主义"内涵极其宽泛且具有实用性,其"人才主义"的思想精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喜欢为他们的总统归纳"主义",作为总统们治国理政要点的概括,如艾森豪威尔主义、杜鲁门主义、里根主义、克林顿主义,等等.布什当总统还不到两年,但由于他"新招"颇多,特色明显,美国学者与舆论界早早就把"布什主义"推出来.  相似文献   

3.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喜福会>是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谭恩美站在美国文化主流的位置上,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出发,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作者在<喜福会>中罗列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向西方读者充分展现了"他者"化的中国形象,"他者"化的儒家思想,"他者"化的宗教信仰,"他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元文化主义"与"多元语言主义"的矛盾性的论述,来阐述"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痴人之爱>是谷崎润一郎由初期的"恶魔主义"转向"唯美浪漫主义"文学过程中产生的一部代表作品,继承了他一贯的女性崇拜的主题.本文从"痴"入手,来揭示本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一些文学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两课"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事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两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经世主义学者.经世济民的情怀使他勇挑战后善后救济事业之重任,而理想主义和自由派学者独立清高的思想个性却使该事业举步维艰,受人诟病,最后被迫辞职,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败笔".  相似文献   

10.
扬雄其人其学,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尚智".扬雄之"尚智",超越了政治、道德和仁义,是从纯粹的知识主义立场出发的.扬雄"尚智"之实践活动,不仅体现在他以明哲保身为核心的人生行为方式上,更主要体现在他对纯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上.扬雄之"尚智",对桓谭之反谶纬、王充之"疾虚妄"、徐干之"贵智尚艺"、刘劭之尚聪明有直接的启发,对六朝社会理性精神之高扬,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15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举行"庆祝中国译协成立20周年暨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会上对176位翻译家提出表彰并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戚国淦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惟一获此殊荣者,这是对他几十年翻译事业的充分肯定.戚国淦先生确实是一位"皓首穷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给翻译事业"的资深翻译家.  相似文献   

12.
蔡澄清先生凭借对语文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研究,砥砺前行,终成一代名师.他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练习和实践,提倡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他贯彻"启发式"教学,提出"语文点拨教学法",为克服"满堂灌"的弊端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张之洞的人才教育实践来看,他的人才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通经致用"阶段向"中体西用"阶段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儒家学说的"经世"品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都体现出了儒家的"经世"精神.此外,它们都体现和符合了张之洞"治身心"和"应世事"的内在要求,所以两者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两者也有一些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最成功的社会治理模式,宪政主义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模仿.但是种种原因导致了对其概念的混乱理解和有意歪曲,为了避免宪政主义的失败可能,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实现宪政主义提供有益的借鉴,必须寻找宪政主义的真正含义.目前对于宪政主义的定义多停留在"要素论模式",这种定义方式是有其自身的缺陷的,不适于单独界定宪政主义,应当对"要素论模式"进行改良,引入"方法论模式",不但强调构成要素,而且强调构成要素之间的构成方法--结构性约束.结构性约束将构成要素分为目的性要素和手段性要素,目的性要素始终都是核心,而手段性要素永远不能作为宪政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但随着博士后事业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同站同学科"现象.本文就 "同站同学科"现象的利弊做了分析,并探讨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作为人类始原性的存在方式,深刻地关联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样武和社会历史的展开.生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主导旋律,被无批判地视为是当今之生产真理.而生产主义据以建基的虚妄而天真的形而上学前设及其内在的"资本逻辑"、"贪婪攫取性"和"去道德化"的生产性质把当代人引入到一个殖民化的生活世界.因此,超越生产主义,需要生产正义的哲学介入和价值牵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初,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在我国探索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创造分析"的教育思想,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蜚声国内外;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为我国现代化和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分析"与"三个面向"虽然提出的背景和称谓等不同,但它们二者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佩迪特是西方共和主义复兴中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无支配自由观是其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这种自由观试图超越伯林的消极或积极自由的二分法.在此基础上,佩迪特还提出了论辩式民主等一系列共和主义的制度设计.虽然他的观点受到了诸多批评,但他的理论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继承和突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他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提出了"实学"、"实用"的教育思想.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构建理论体系还是研究现实问题,对高等教育学研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文章在对当前高等教育学研究中"问题"与"主义"简评的基础之上,提出关注现实问题,是高等教育学研究之必然.当今高等教育学研究应该走"问题导向"的研究路径,在问题研究中实现"问题"与"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