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东坡的明月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相似文献   

2.
一、东坡的明月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相似文献   

3.
一、东坡的明月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他。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  相似文献   

4.
经典教育应当遵循诵读、体悟、践履的方式展开。诵读是学习经典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它能对人的身心气质产生直接的影响。诵读应注意以下方面:面对原典本身而不是白话本、节选本,应反复成诵,待其自解。在此基础上开展体悟,体悟须以静存心,体察于心,结合实践。事上践履是学习经典的根本之道,这是由经典的性质和传统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立志·唯实·公心与立业·务实·公仆中南工业大学胡弼成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教育,特别是从业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应强调“践履”的教育。我们提出的“三转变”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或训练,将职业道德意识或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人,体现在相应的职业行为中,即进行...  相似文献   

6.
《周易·履》论述的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原则与规范。本研究揭示了行为的不同表现,通过对诸爻的比较,概括出不同的行为与相对应的人格特征。并指出,行为最基本的原则为纯洁、真诚、谦虚,待人当以礼为重,个人修养与遵受角色是根本履即礼。  相似文献   

7.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揭,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疆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  相似文献   

8.
敦煌碑文中“曳履”一词的意义不是《汉语大词典》解释的“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而是指穿上丝履,当朝为官。《汉语大词典》关于“曳履”的注释可作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9.
扔鞋     
《扬州画舫录》里面记载有人将一只鞋掉到水里:“陆寿芝为麟度大令之孙,寄居仪征,幼有才名。尝醉跨桥上作骑马状,忽一履随涧中,因更举一履投之曰:“天下无用之物若此履者,皆可弃也。”  相似文献   

10.
就古今有关“歆”字释义、断句、神话与现实、《毛传》与《郑笺》、履迹而生考据混杂等诸多问题进行清理、研究、论证,确立诗作以科学思维处理神话传说的论点,意在为经学研究课题迈入新领域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11.
诚信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它是在修身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来养成和维系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的诚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诚信应用范围要有边界,不能盲目诚信,不辨是非,不管善恶。践行诚信要认知并认同诚信价值观,践行诚信既要修身苦练内功,也要积极践履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12.
黄石公圯上授书时之所以不以孟子所谓“折枝”之类考验张良 ,而选择“堕履” ,履的至轻至贱显然是首要原因。但是 ,黄石公之履又使人自然而然想到西周初年召公赐姜尚之履、《周易·履卦》以及道佛二教中的“遗履仙登”、“只履西归”等文化现象 ,通过探究“履”在上述现象中的诸多文化意蕴 ,结合圯上授书的历史背景 ,可以看出 :在燕齐神仙方术之说大兴的秦汉时代 ,“半人半神”的黄石公借履试探张良 ,又不仅仅因为履是至轻至贱之物。说黄石公之履在时人眼里是他“高士”身份的象征 ,是张良封疆称侯的先兆 ,意味着以柔克刚、谦退守礼的修身平天下之术 ,也并非全是凭空臆测。  相似文献   

13.
郭俊臣 《初中生》2008,(7):96-99
良①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②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相似文献   

14.
履,《说文》云:“足所依也”。《方言》云:“朝鲜列水之间谓之邛角,南方江沔之间总谓之矗,梁益谓之屣或谓原,履其通语也。”通语,即当时的普通用语。除方言的差异外,不同时代履也有不同的名称,《说文通训定声》云:“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日鞲”。鞵为鞋的异体。据履的材料与式样的差异,可分为若干种类,草履,又称之为(?),营屦、菲屦、苞屦;麻履,又为绳履(麻绳织的鞋子)。屝,后称之为麻鞋;屐履,又为木屐、屐(?),或单称为屐;革履,又称为韦舄。鞍(鞋)、靴、(革少)、鞮、革鞜等,幼儿穿的又特称为靸;葛屦,葛布做成的鞋,葛是一种植物,纤维可织布,又称为苧蔴;丝履,有的释为以彩丝作装饰的履等等,真可谓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船山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在解《易》过程中,注重阐发《易》中九卦之礼学精神,即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礼学精神。因《易》以显礼,船山最关注的是《易》中履卦的礼学意蕴。《履》即礼也,是哲人早期对履卦礼学精神的原初阐释。船山对《履》之卦爻辞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履》之礼学精神乃“谨于衣裳袺襘,慎于男女饮食而定其志”,履卦的礼学价值在于“正名定分,别嫌明微”,从而实现了《履》卦礼学精神之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停留在言说和思想运作层面,更含有丰厚的"践履育德"思想资源。践履育德的关键在于"励躬行""真践履",是主体在充分理解体悟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觉行"。先哲贵"行"重"践履"的知行观为践履育德思想奠定了世界观的坚实基础,同时践履育德思想本质上也是"德者,得也"概念的自然延伸。丰富的"人伦日用"践履育德思想资源,可以在教化方式的内隐性、教化手段的感染性和日常教化的情感性方面,为解决当前"生活化"不足的践行困境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7.
一后稷神话始见于《诗经·生民》,该诗叙后稷诞生的故事及其对农艺的伟大贡献。兹录其前半于下:厥初生民,时维姜螈。(《毛传》:“姜姓螈名。”《郑笺》:“炎帝之后。”)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毛传》:“帝,高辛氏之帝也。”按,高辛乃帝喾之号。《孔疏》:“言当祀郊禖之时,有上帝大神之迹,姜螈因祭见之,遂履此帝迹拇指之处,而足不能满,时即心体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灾)无害,  相似文献   

18.
<正>今后五年内,江苏省的职业学校将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制度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查找不足,改进提升。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学校是履责的主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全员参与,学校管理要全面覆盖,共创、共治、共情,从三个维度着手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一、决策指挥系统须"共创"作为学校的决策指挥系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室、校长室要综合制定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  相似文献   

19.
黄石公圯上授书时之所以不以孟子所谓"折枝"之类考验张良,而选择"堕履",履的至轻至贱显然是首要原因.但是,黄石公之履又使人自然而然想到西周初年召公赐姜尚之履、<周易·履卦>以及道佛二教中的"遗履仙登"、"只履西归"等文化现象,通过探究"履"在上述现象中的诸多文化意蕴,结合圯上授书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在燕齐神仙方术之说大兴的秦汉时代,"半人半神"的黄石公借履试探张良,又不仅仅因为履是至轻至贱之物.说黄石公之履在时人眼里是他"高士"身份的象征,是张良封疆称侯的先兆,意味着以柔克刚、谦退守礼的修身平天下之术,也并非全是凭空臆测.  相似文献   

20.
在西汉开国谋臣张良的历史上,曾有一个为黄石公圯桥拾履的故事,史称“圯桥进履”。由于历史原因,司马迁《史记》中对张良的生平没有明确记载,故后人对他的生平众说纷云。关于张良圯桥进履之时的年龄,更是莫衷一是。而“张良圯桥进履才十四岁,是个小孩子”一说颇为流传。笔者近读《史记·留侯世家》,颇觉此说经不起推敲,故略陈管见,以求实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