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是胜负不同的原因,而“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则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得以转败为胜的关键因素,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扑克牌游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2.
《田忌赛马》一课通过描写孙膑只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就帮助田忌取得了第二次赛马的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怎样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孙膑这个人物的特点呢?可作如下设计: 师:田忌赛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相似文献   

3.
《田忌赛马》一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第一次田忌失败了,第二次田忌在孙膑的指点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本文故事情节虽较简单,但内涵深刻。因此,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思维方法训练,为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结尾一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充分认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质疑,针对学生质疑情况,师生共…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由于齐王的上、中、下等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强得多,所以田忌是屡战屡败.孙膑看到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于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帮田忌赢了齐王.还是同样的马,只是变换了思考角度,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田忌赛马》是小学语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它主要记叙了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用“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事。让学生懂得要把事办好,就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主客观的情况,合理使用力量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教学《田忌赛马》,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文中有三句话:“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如何抓住这三句蕴含因果关系的话来突破难点呢?我设计了下面一幅电脑线段图:教学时,按以下步骤演示:第一步,出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一句话,并演示此图,使学生凭线段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接着按上中下三等马的顺序逐一闪烁比较,从而得出每个等级的马的比赛结果。至此,学生便自然…  相似文献   

7.
相传,齐国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邀齐威王进行比赛,结果,连输三局,齐国军事家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的全过程,他认定,如果再赛,田忌完全可以取胜,于是,他调整了田忌三匹马的出场顺序: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三赛二胜,转败为胜。  相似文献   

8.
《田忌赛马》的课后练习中编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个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这个练习既是编者的精心安排,也是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处。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这三个对课文中心有较大作用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分析,第一个句子“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  相似文献   

9.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组阅读课文《田忌赛马》,选自《幼儿寓言百篇》.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事.田忌喜欢赛马,有一次和齐威王比赛,他们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的对上等,中等的对中等,下等的对下等,结果田忌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好朋友孙膑的帮助下,还用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结果反败为胜.学习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划分段落和概括段落大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领会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从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一次,我上《田忌赛马》一课,当讲解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原因时,大多数同学都顺着教师的思路,按习惯思维方式,认为主要原因是孙膑能随机应变,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正当老师高兴地想结束讨论时,有一位同学却高高举起手,表示有不同意见。我请他回答,他说:“这个故事不可信,齐威王不可能这么蠢,当他从第一匹出场的马中发现对方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后,难道他也不会换一下吗?如果他用中等马放在最后,对付田忌的中等马,仍可以2比1取胜。”  相似文献   

11.
小语教材十一册《田忌赛马》一文的结尾处是“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可以”的内涵,上完课后常常给人一种“只要调换了顺序”就一定会赢的感觉。其实不然,根据数学的排列原理,还是原来各自的马,通过调换顺序可排出不同的对阵形式,共有  相似文献   

12.
谌涛  邹丹 《湖北教育》2000,(2):54-55
《田忌赛马》一课通过描写孙膑只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就帮助田忌取得了第二次赛马的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怎样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孙膑这个人物的特点呢?可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3.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 ,根据观察分析 ,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 ,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为了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而胜负不同的原因 ,同时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我采用扑克游戏法来教学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巧设游戏 ,激发兴趣1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知道了第一次怎么赛的情况后 ,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这次赛马 ,田忌为什么输了 ?同时补充介绍 :战国时期 ,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各人根据自己马的奔跑速度 ,…  相似文献   

14.
一、乐学点:赛马的出场顺序。 二、施教步骤 (一)找初读课文解大意后设问:课文中哪句话揭示了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引导  相似文献   

15.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田忌赛马》(第十一册第4课)最后一句话。认真阅读课文,仔细琢磨这句话,可以发掘出其中的哲理,给人以启示。一、凡事须作细微的观察,认真调查研究,方能找出症结所在。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后,发现“他的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说明孙膑对赛马的整个过程是了解的。孙膑“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美好情操,讲求人性美,彼此互相尊重,而语文教材更应给孩子提供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素材。但近期听过的语文课《田忌赛马》却引人深思。《田忌赛马》写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每人各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参加比赛,比赛按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威王的,所以,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这时,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可想而知,由于第一…  相似文献   

17.
“田忌赛马”说的是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人还是原来的人,马还是原来的马,孙膑献计调换顺序后.田忌就由初赛失败变成了再赛胜利。  相似文献   

18.
一、乐学点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二、施教步骤(一)布疑,逗乐激趣古罗马的贺拉斯更强调“……寓教于乐,既劝谕读书,又使他喜欢,才能符合众望”。  相似文献   

19.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田忌赛马”,但课文主要讲的是田忌吗?怎么改一下才能更突出主要内容,表达中心思想呢? 生:孙膑的故事。 师:好!突出了主要人物。 生:转败为胜或孙膑献策。 师:对!说出了主要事件的性质。 生:调换顺序。 师:行!讲明了转败为胜的方法。 生:善于观察。 师:抓住了中心思想。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抓住了事情的本质,抓住了中心。大家看课题下的“预习”,“孙膑是用什么办法使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的,把讲这个办法的一句话画下来”,你们找到这句话了吗? 生:找到了,在课文最后,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  相似文献   

20.
一、乐学点“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教具准备:每位同学用硬纸块剪六匹马,涂为红黑两色(齐威王的用黑色),并标出“上”、“中”、“下”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