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味"是语文的文学韵味——语言、文学、形象、构思、意境、感悟的韵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色,资料的引入、思维的绽放、情感的熏染、对话的展开、活动的延伸都因这种底色靓丽动人;"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与光彩,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要使语文课堂具有魅力与活力,就要使语文教学"五味俱全":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注入"人情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植入"文学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导入"新闻味"。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堂沉闷乏味,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作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文学作品教学因而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教出"文学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要有"语文味"早已成为共识。近年来,还有个说法颇得人心:什么样的课文应教出什么样的味道。众所周知,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础,"还不同课文以不同味道"当由此开始。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课文为数不少,教学时要确保其"语文味",也要还其"童话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必须有"三只眼"。一、以辨体之"眼",鉴赏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地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初中语文教学恢复应有的"语文味"。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毋庸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名师魏振廷认为:"语文味是本世纪最初十年,对我国语文界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也有老师认为:"语文味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在本世纪最初十五年的中国语文界,语文味是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之一。语文味教学流派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曲径通幽,摇曳生姿的路。2001年程少堂老师在语文界首次提出语文味学术理念,并开始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2006年8月23日,程少堂60万字的教育理论专著《程少堂教育  相似文献   

11.
时下,关于语文教学的"味"有很多说法,笔者以为,千种味万种味,语文教学关键要有"文化味"。《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说得清清楚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说,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说明文教学似乎就变成了知识课、科普课,缺少"语文味"。这里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那就是说明文教学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说明文教学就能够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1):32-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新措施"粉墨登场",有价值、有创意、有见地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是热闹纷呈。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迷失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有几层云雾微笼,使得语文教学渐失语文味。作者提出追寻"语文味"的馥郁芳香。  相似文献   

14.
从事语文教学十数年,参加校内校外、本地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也不在少数。有一个感觉十分深刻,这就是,眼下的中学语文课,语文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文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何谓“语文味”?拙见以为,语文味应该不脱离“语言”和“言语”之核心,不脱离文字、文学、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7,(9):28-31
在Google网,输入"语文味",搜索到的相关网页有21万项之多,其中有一个网站就叫"语文味网",还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就是"语文味",可见"语文味"是一个讨论得多么热闹的话题,又是一个多么难以形成一致看法的话题。那么,经历了这么多的讨论之后,"语文味"如何落实到真正的教学实践?我们邀请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方面一些资深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进行了研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味"已经不再是一个玄秘的词语,而是真切地落脚在了教学的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相似文献   

17.
李好 《华章》2009,(12)
小学语文要有"儿童味";其次,要有"文学味",最后,综合来讲,要上好小学语文,还要求教师有个人魅力,能把课上得流光溢彩与众不同,这也即小学语文要有"个人味".  相似文献   

18.
祖小云 《考试周刊》2014,(34):39-39
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一个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文学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对语文课程的忽视,以及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当前高中语文在文学教育教学形势令人担忧。鉴于此,作者将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化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以期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学味"。  相似文献   

19.
梁美芳 《广西教育》2012,(10):62-63
诗歌难教,已成共识。由于诗歌本位缺失,教学策略失当,导致了当前诗歌教学效率低下。著名诗人王家新针对当前中小学诗歌教学的弊端,指出诗歌教学应“回归”:回归到语文本身,回归到文学本身。诗歌教学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文学味,教出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也就是说,要根据诗歌的特点,运用语文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让诗歌教学更富有“诗味”,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在语文课堂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1我认为,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最大的特点就是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人文诗意,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也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和净化。一、用丰富凝练的语言打造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