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申珂 《学前教育》2011,(9):24-25
区角活动种类很多,其中精细动作区可谓别具一格。精细动作也叫小肌肉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它的发展是一个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连续过程。而精细动作区是以个别教育的方式去开展的,幼儿以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在游戏背景的支撑下,积极参与,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精细动作训练,成为能满足幼儿需求的主动学习过程。总体来看,区域活动更适于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本文立足幼儿园托班教学实践,探讨精细动作区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初学者都知道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主要有两点:1.表示现在(即说话人的说话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2.表示现阶段(包括说话时在内的)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一定在说话时发生,如:  相似文献   

3.
许洁 《学前教育》2021,(8):22-23
丫丫3岁半了,从她入园到现在将近半年了,她在幼儿园从不主动说话,且极少回应老师和同伴,甚至尿裤子和不会穿衣服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无论我怎么引导,她都不理我。小朋友们会问我:“老师,她不会说话吗?”我跟丫丫妈妈交流了她在园的情况,妈妈说丫丫在家能够说一些句子,还能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正常交流没问题,但只要遇到外人就不说话,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家庭是儿童获得和发展言语能力的第一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语言教师。我们怎样做孩子称职的语言教师呢?关键在于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言语环境包括大人之间怎样说话和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两个方面,孩子越是年幼,后者越为重要。我这里就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要用规范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大多数孩子一岁后开始说话,他们开始说话时往往首先学会发一个词中的重音字。如毛巾,他先学会  相似文献   

5.
粗大动作又称全身大肌肉动作,是依赖头颈部肌肉群、腰部肌肉群、四肢肌肉群参与的平衡性动作。粗大动作发展对个体尤其是0~3岁儿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粗大动作发展是儿童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重要标志,其发育状况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发展和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们遵照《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对学前班的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做了初步研究。(一)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学前班教材,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如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和心理过程方面出现的特点,如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点,以及注意、言语、动作、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具体地说,是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引导”,帮助幼儿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 我园在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抽查评估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观察中目的不明确,只凭自己的兴趣,观察那些自己感到好奇的地方,如看图说话《大象玩滑板》,只注意大象滑的动作,而对时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体育总是被放在首要位置。"本文从一次体育的课例教学研讨说起,围绕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爬的动作技能",针对孩子的已有能力特点开展爬行动作的有效性锻炼。  相似文献   

9.
言语的语言特征和听力障碍儿童的看话训练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曾凡林,汤盛钦在进行言语交流时,听力正常的人主要凭借听觉去接受和理解对方的交流信息。但是,只要有机会。听话者就会看说话者,以获得更多的有关谈话主题的信息。说话者口部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及周...  相似文献   

10.
涂鸦是孩子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发展的产物。涂鸦期(出生—2岁)的创作过程是从肌肉动作(涂抹、抓戳、撕裂)的需求到肌肉运动感的满足。命名涂鸦期(2岁—3岁)是属于想像感觉阶段,孩子常将自己的想像与感觉借助“乱涂乱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位家长在引导孩子画画时,必须先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非言语交际的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语言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书面语和口语上。非言语交际在整个交际中的作用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为人们所了解,并开始引起外语师生的注意。所谓非言语交际是指人们不用语言和文字而是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手势语、体态语或面部表情等动作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幼儿园新学期开学之初,3岁的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一个新的集体,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加上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主要有哭闹、哭闹伴随着喊叫(如: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哭闹伴随着动作(如:一边哭闹一边蹦跳或敲打桌面)、不停地问问题(如:妈妈去哪里了、妈妈什么  相似文献   

13.
亮亮从幼儿园回来在家游戏时,常常自言自语地说着幼儿园小伙伴的名字,如“华华好,小军坏,晓晓是小山羊,小林是大灰狼”等等。这种儿童在独自游戏或生活活动中以自我为对象的独立性言语,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中心言语”。人们通常叫做“自言自语”,这是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幼儿的自言自语多在4-6岁这个时期出现,这是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言语过渡时所发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自  相似文献   

14.
口吃病,俗称结巴、嗑巴等。口吃患者说话时容易产生言语重复、停顿、拖长现象,有时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慌意乱、肌肉痉挛、面红耳赤、惧怕说话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资料求助者:小静(化名),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成绩中等,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症状。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前来求助。(一)班主任陈述小静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就不和任何人说话,只和父母有言语沟通。父母曾带其去杭州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选择性缄默症,即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体育部分对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都有具体要求,对这些基本动作的学习、练习,我园与一般幼儿园一样,均采取平均使用教时的方法。为了检验实绩,取得研究改进基本动作教学的依据,上学期我们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在中班测查了40名幼儿(男女各半)的基本动作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 ̄2月,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天津市7所幼儿园341名3岁 ̄6岁幼儿进行了动作、认知、情感和意志、社会性、生活习惯、语言6个项目的测评,结果如下。一、动作能力发展4岁 ̄5岁年龄段发展欠缺者占56.14%;5岁 ̄6岁年龄段发展欠缺者占39.52%。(动作发展欠缺表现为运动能力差,动作不协调,缺乏平衡力,骨骼、肌肉的发展低于标准水平。)二、人际交往能力1.与同伴合作能力不强,5岁 ̄6岁年龄段有52.42%;2.不会顾及自己情绪对别人造成的影响,4岁 ̄5岁年龄段有45.61%。三、社会性方面3岁 ̄4岁年龄段中21.36%的孩子不能正…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师如同一个“信息源”,每时每刻都在向幼儿输出信息。言语信息自有其自身的价值。而非言语信息,如动作、表情等,在幼儿教育中同样显得很重要。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易受暗示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重视非言语信息的正确传递。一次,在向幼儿介绍“空气”时,为了讲清“空气到处都有”的道理,我先拿出一只塑料袋,  相似文献   

19.
0-6岁儿童非言语交流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析 3 0名 0 -6岁正常儿童 (1 1个年龄组 )在自然场景中交流活动的录像资料 ,探索了 0 -6岁儿童非言语交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现 (1 ) 0 -6岁儿童非言语交流的发展可以分为 3个阶段。 2岁以前 (包括 2岁 ) :儿童已经形成并掌握了基本的交流技能 ;2 -4.5岁左右 ,儿童运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表达的交流功能渐趋丰富 ;4.5 -6岁 ,儿童运用各种非言语交流方式表达的人际交流功能减少 ,保留回应和给予讯息两项基本功能 ;(2 )儿童表达提问讯息和拒绝的非言语交流可能与口语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随机和分层抽取南充市三个区11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的33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在捏、画、剪、折、穿、使用勺子与筷子等方面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幼儿使用筷子的问题上,教师和园长对幼儿用筷进餐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