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谁和我换书》一文在去年《中国钓鱼》第7期发表后,得到全国各地钓友的帮助,先后有北京、上海、南京、石家庄、三门峡、沈阳、哈尔滨、淮北、景德镇、秦皇岛、青岛、本溪、山东博兴、安徽全椒等14市(县)的17位钓友经《中国钓鱼》杂志给我写来热情洋溢的信,有的寄来了我所需要的杂志,有的寄来了复印件。有的提供了信息,让我感激不尽。 石家庄钓友王立林把他获奖的创刊号寄给了我,不久后他的女儿还打电话询问我收到没有;本溪钓友党凌、沈阳钓友王中惠给我寄来1996年第4期,王钓友还留下手机号,约我去做客;全椒县钓…  相似文献   

2.
苏群 《中国钓鱼》2004,(9):36-36
读了河南商城钓友邹卫平《目睹鱼的“宗教仪式”》一文(《中国钓鱼》2003年第十期),笔者由衷地为他能有这样一番偶遇感到高兴。对大多数钓友来说,鱼类的这种特殊现象,别说目睹,恐怕连听说都是第一回。  相似文献   

3.
山西钓友杜安来电说:他看了2004年《中国钓鱼》杂志第四期上的《手竿配钩》后。觉得很受启发,同时他还提出想知海竿的各种配钩的方法,希望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史为林 《钓鱼》2008,(24):20-21
《钓鱼》杂志08年第10期登载了文风钓友的文章《量化调漂分析》(以下简称《析文》),回答了笔者及其他钓友提出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原《浮漂调校的量化分析》(以下简称《量文》)(2007第18期)使用的量化公式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可以明显地看出文钓友是诚恳的,并且相邀笔者及诸钓友群策群力,对量化分析公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批评和验证,以便给出一个圆满而合理的解释。我被文钓友的诚意所感动,盛情难却,应其所邀,不得不埋下头未再次研读文钓友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籍英志钓友的《论钓点囿区 说调漂新法》(见《中国钓鱼》1999年第八期至第十一期,以下简称《新法》)提出了调漂的新论点。本人读后,有些不敢苟同。谈些看法,就教于籍钓友。  相似文献   

6.
黄斌 《中国钓鱼》2004,(6):54-55
《中国钓鱼》之“钓技论坛”栏目,关于水表张力与浮漂灵敏度方面的有关理论问题,前后曾有多位钓友多篇文章提到与讨论和分析。例如,第149期24页陈燕曾钓友的:《试述水表张力对示标的放大作用》和第157期36页籍英志钓友的《不能曲解水表张力的作用》等文章,在钓友  相似文献   

7.
钓诗二首     
《中国钓鱼》2003年第四期《土得掉渣的饵,沉甸甸的鱼》的文章,引出当年第九期和第十一期北京钓友谷满库和湖北钓友刘定龙的两篇文章,探讨有关水生昆虫幼虫做钓饵的问题。谷钓友《勿将水虿做钓饵》文章用意正确,精神可嘉,但湖北刘悟用的水生昆虫幼虫不是水虿。湖北刘定龙《水  相似文献   

8.
我在2011年第九期《中国钓鱼》杂志发表《云竹湖钓草鱼的方法》一文后,得到了不少钓友的认可和支持。本地钓友们在渔具店闲聊时,认为写得不错,很朴实,很详细;一些不认识我的钓友,通过其他钓友也在打听我。  相似文献   

9.
王清超 《中国钓鱼》2003,(12):51-51
为迎接《中国钓鱼》杂志创刊20周年,从去年第四期发表《向钓友赠送20本老〈中国钓鱼〉开始,到第七期刊出《愿为钓友交换<中国钓鱼>杂志牵线搭桥》文章后,全国许多省市的钓友来函来电,积极响应。截至9月30日,仅3个月的时间,共收集到杂志496本(不包括函件提供的刊号),已寄出近百本,使8位钓友补齐了缺刊。  相似文献   

10.
去年第九期《中国钓鱼》杂志刊登李明钓友《我也将多余中国钓鱼杂志献出》的短文,并让需刊钓友与笔者联系。先后我也曾收到一些钓友的来函询问或索刊,使我难于答复和解决。其一,不明确李明钓友指导思想和  相似文献   

11.
陈中春 《钓鱼》2006,(13):34-34
读过《钓鱼》杂志2006年第九期,江苏小小鱼钓友撰写的《温差是决定钓绩好坏的关键》一文后(以下简称《温》),笔者也有同感。温差,确实是钓绩好坏的第一因素。我赞成他的观点,是自己把对理论认识和垂钓实践结合起来,得出的个人结论。其实,这种定论早被我们每个钓友用于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钓鱼》2003年第九期及第十一期上刊登了北京谷钓友与湖北刘钓友两人讨论水蚂虫是否是水虿的文章。同刘钓友一样,笔者当时读罢谷文深感折服,并且自认为此文是2003年《中国钓鱼》所刊登文章中分量最重的文章之一。它所涵盖的思想应该对所有钓鱼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今年第四期《中国钓鱼》刊登了湖南岳阳周晓斌钓友擒获41.5千克大鱤鱼的文章,认真拜读后,以为把它作为垂钓纪录值得商榷。 从现象上看,周晓斌钓友竿、线、钩、饵符合“钓鱼”的要素,用他的成绩作为纪录似乎无可非议。但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24)
《钓鱼》杂志2007年第18期刊登了文风钓友的文章《浮漂调校的量化分析(上)》(以下简称《量文(上)》),拜读后对文风钓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甚感钦佩,也赞成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但存在一些疑问,写出来和文风及广大钓友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谢谢小旭坤     
《中国钓鱼》2007,(11):43-43
福建云霄钓友沈景阳的文章《谁认识这条美丽的"蝴蝶鱼"?》发表后,接到一些钓友的答复,其中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张旭坤。小旭坤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爸爸是一名钓鱼爱好者,非常喜欢看《中国钓鱼》,所以小旭坤也喜欢看《中国钓鱼》。他看到沈钓友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中国钓鱼》2005年第十二期刊登的河南商丘杜建民钓友的《〈钓滑口鱼一法〉辩误》一文,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此与杜钓友商榷。文中,杜钓友就钓滑口鱼提高浮漂灵敏度的问题反驳昆明林凯钓友提出的"将铅皮座上方的太空豆向上提高一个钩距"的方法,并说林凯钓友是"想当然"办事。我认  相似文献   

17.
解志耕 《中国钓鱼》2001,(12):23-24
自从拙文《用海模送线钓大鱼》(见《中国钓鱼》2001年第九期)发表后,陆续接到一些钓友咨询电信,询问何处购买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现就这些问题,结合实践中的一些改进,谈谈用海模送线钓大鱼的方法。 我们这群钓友中,最早用海模钓鱼的是关德山,去年秋,他花1200元从天津体委航海模型队买了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21)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7,(2)
细细研读《钓鱼》2006年第24期江苏钓友郁文生《走出冬钓的误区》(以下简称《冬》)一文之后,笔者对文章的提法和某些认识,持不同观点,借《钓鱼》这块学习平台,想和郁钓友聊聊,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20.
王锡健 《中国钓鱼》2004,(12):26-27
《目睹鱼的“宗教仪式”》(见2003年第十期)和《浅析(目睹鱼的“宗教仪式”)》(见2004年第九期)两文发表后,引起广大钓友的关注,很多钓友来稿来信发表自己的见解。今天,我们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选登如下,以引发更多钓友对鱼类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