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涵 《中国钓鱼》2006,(7):57-58
在野钓队伍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技法出众、钓法超群,看似与常人没什么两样,但一到了水边便显现出了他们“超人”的本领——别人钓不着鱼,他们却钓得着;别人钓着了,他们钓得更多。收竿儿之时,一提鱼护,简直可以让你目瞪口呆!如果你与他们闲谈、侃钓经,他们会娓娓而谈,憨厚中透着实在。可人们总觉得他们有什么秘密武器或是“隐藏”了什么绝招似的。他们便是被本地钓迷尊称为“鱼鹰”的善钓者。  相似文献   

2.
简释拖钓     
李须 《钓鱼》2007,(7X):58-59
拖钓,无论是在近海岸区域还是远海区域,都是最为多产的垂钓方式,无论是所钓获的鱼种还是鱼重。从大型的金枪鱼到普通的底栖鱼,拖钓都可以钓获。然而,由于使用拖钓方法不当或者不了解拖钓的基本知识,很多钓手在外出海钓时并没有将拖钓纳入他们的选择方案之中。  相似文献   

3.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3,(12):25-25
北京的两位钓友对我说:他们手竿海竿都有。近年来,他们钓远、钓大鱼时用大海竿;钓近、钓小鱼就用两用竿,手竿被闲置,基本不用。所以打算将手竿处理掉,问我意如何。  相似文献   

4.
黄英忱 《垂钓》2002,2(4):21-24
对于精于垂钓的老手来说,与其说他们掌握了精湛的钓技,不如说他们有更灵活的头脑,能够视条件的变化,施以辩证的钓法,及时解决垂钓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5.
名川 《垂钓》2006,6(5):30-31
经常有钓友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手竿垂钓,到底是钓灵好还是钓钝好?有钓友说应钓灵,有钓友说应钓钝,他们还拿出各自垂钓中的实例来阐明其观点。可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钓灵、钓钝都好。因为鱼情受季节、天气、水温等因素影响不断在变,所以钓灵、钓钝不可妄自断言。不能因为某次钓灵、钓钝的成功,就坚持说钓灵好或是钓钝好,那样只能使你走进灵、钝的误区——鱼情一旦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缺少应变思路及方法的局面,最终导致失败。所以我们应及时顺应鱼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任志新 《中国钓鱼》2004,(10):22-22
悬坠底钓时,钓着钓着,浮漂自动高出一目二目,这就是自动长目。初学者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所学到的、听到的钓鱼知识都是说浮漂不可避免都要“吃水”,连钓线也会少量吃水,所以浮漂目数越钓越少才对,怎么会自动长目呢?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钓鱼。有些历史名人也爱这调调儿,如姜太公、严子陵。但我与他们的形式相类而目的不同。姜钓的是地位,严钓的是名声;而我,确确实实要钓的是鱼。道不同不相为谋。  相似文献   

8.
《垂钓》2006,6(6):23-24
关于对休闲钓奢侈品的看法。我们征集了很多钓友的意见,结果发现对于很多都市人来说,能够忘情于山水间就是他们最大的奢侈,所以玩休闲钓的朋友们好像对奢侈的钓具根本提不起兴趣。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发言。  相似文献   

9.
江金宝 《钓鱼》2004,(6):41-41
在精养塘或养鱼池中垂钓,一般都是采用守钓法,垂钓者做上一两个窝点轮着钓。有些守株待兔的味道。看起来笨拙,效果却不错,特别是采用悬坠钓法的钓友,他们只有一个窝点,坐在钓箱上,极少换位,这是养鱼塘中鱼头密度所决定的。如果把这种守钓法搬到野沟野塘中使用,那效果会如何呢?我不敢完全否定,最起码,大多情况下,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一兵 《钓鱼》2005,(4):47-47
大凡喜欢钓鱼的人,可能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几乎对所有当今社会流行的时尚的东西都置若罔闻,但唯独对当今钓坛流行什么钓法,什么钓具好,市场上卖什么饵等了如指掌,而且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他们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钓迷”们我的钓友老王就是这些铁杆”钓迷”中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1.
赵巍 《钓鱼》2006,(9):31-31
现在.有许多钓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钓技钓饵的钻研上,探求诸多钓法。研究各式饵料,寻求各种钓鱼绝招,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在重视钓技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钓鱼的另一个环节——外围环境。忽视了诸多因素对钓鱼的影响,钓技是提高了,但钓鱼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垂钓实践中,总结出了“春钓滩,夏钓深,秋钓阴,冬钓阳”的渔谚。这对于指导南方钓友的垂钓活动,丰富他们的垂钓生活,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实用价值较高。对于这一点,我年轻时在湖北的垂钓实践,体会是深刻的。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的气温、湿度相差甚大,其水域的生态环境各异,水底地质结构又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在选钓位问题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吉林垂钓二十年来,就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开钓的第一年,总是固守着在湖北垂钓时的“夏钓深、秋钓阴”的法则去选钓位,其结果几乎总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钓获甚微…  相似文献   

13.
赵玉堂 《垂钓》2003,(7):27-30
在牡丹江流域一直活跃着一支“钓跑标”小分队,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终日置身于青山碧水之间,连我们这些玩惯抛竿的人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自动加入到“钓跑标“的行列中来,痛痛快快地感受钓小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陈永成 《钓鱼》2004,(12):23-23
江苏省连云港市沿海特色钓鱼,蛙钓“肉狗”鱼。这种鱼虽然小,但肉细嫩,味鲜美。易钓,垂钓者不用鱼钩,直接把饵扣在线上,用抄网接住即可。每个潮水,可钓5千克左右,成为不少钓鱼人的喜爱,也是他们一笔可观的“灰色”收入,用来购买渔具等,可达到以“鱼”养“钓”的目的。瞧,这竿上了两条。  相似文献   

15.
颜恒 《垂钓》2006,6(1):34-35
壮族人天生与水有缘,伴水而居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必须,而有水就有鱼,所以壮族人对鱼有种特殊的情怀内。在中越边境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境,但凡壮族人家,无论老少妇孺皆有下湖捕鱼钓鱼的本领,除了善用网捕、罾抬、罩鱼、海捞(一种浅底密眼抄网)等技法外,也有地枪钓、弹竿钓、短竿钓、瓶子钓、无坠钓等等。  相似文献   

16.
群山环绕的黑龙江省五常市境内的龙凤山水库,环 境美,水质好。库中的鱼虽密度不大,但有些鱼的个头较大。出水的鲤鱼一般在三五千克,最大的十几千克,草鱼多在5~10千克,黑鱼也多在六七千克左右。为钓获大鱼,这里的钓友们摸索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钓法──滑竿钓。 几年前,我们到龙凤山水库游钓学会了这种钓法。经传播,在我们市区钓友中不少人也开始运用了这种钓法。他们一致称赞滑竿钓确实是一种趣味横生的休闲钓法。滑竿钓的具体做法是: 一、钓具:每人备3.6~4米的竿体较轻、竿径较细的海竿3~5支,每支竿配支竿架2支。…  相似文献   

17.
范宁 《钓鱼》2007,(4X):12-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竞技垂钓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参与其中的中青年垂钓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学钓时间不长,却颇具天赋的钓手的快速崛起,给这项运动带来了蓬勃朝气。《钓鱼》在刊登老一代垂钓大师、高手的系列文章的同时,又将目光瞄向新一代的选手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和发掘,将他们推到你们的面前。也许不久的一天,他们也将会登上竞技钓坛的顶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博 《垂钓》2005,5(2):6-10
不知从何时开始,“钓鱼大师”和“钓王”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二者一在钓技文章中出现,往往就代表着那些钓“技”保守单一、钓“绩”显赫一时的“权威派”,其间的是非曲直仁智共见,笔者此处不多做评论。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位钓鱼大师?这是一个始终无法统计的数字。中国又有多少个“钓王”?答案是9名,他们分别是:吕世春、林桂明、李维新、程宁、化绍新、徐清华、  相似文献   

19.
刘国良 《垂钓》2005,5(11):60-61
去年九月,是我到上海将近一年的日子。因为初到上海,我认识的会钓鱼和常钓鱼的朋友还没几个,所以自从2003年底以来的很多闲暇时间里,我都无处觅钓,总是百无聊赖得无以复加。后来,遇到电动车项目部的孙、黄两位师傅,得知他们钓瘾也很大而且常常出钓,于是打电话跟他们联系过几次,我们也就熟识了。没几天,比我稍早一些调到上海的史姓朋友,实在忍不住发作的钓瘾,就和我商量着出去耍耍,正巧这时候黄师傅打来电话,说是去青浦钓鱼,我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明天一早就出发!  相似文献   

20.
邓慧颖 《垂钓》2006,6(7):15-16
经常听哥哥提起“掐鱼”,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钓哥们在一起时总是吹捧自己钓得如何好、如何多!虽然我钓鱼的时间并不长,钓技也很平常,但每次和他们出去钓鱼,我都会在暗地里跟他们较劲,而这一次,我终于如愿以偿外加幸灾乐祸地“掐”到他们闭上了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