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事实证明,从课文的引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再到分析课文乃至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相互交流,学生就能从学会向会学转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能力,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课堂上如果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  相似文献   

2.
杨慧 《湖南教育》2004,(3):29-29
主动学习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要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大胆地打破常规,不以知识的整理为主。  相似文献   

3.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事实证明,从课文的引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再到分析课文乃至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相互交流,学生就能从学会向会学转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能力,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通过把新知识主动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行同化,当同化到一定程度,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新知识,达到新的认知水平,也就是新知识的学习。理论强调,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究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的体会,下面,我就浅谈小学生如何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途径的几个观点。 一、首先,按照教师指明、提示、说明的学习方法去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指明、提示、说明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的练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并获得了某种学习方法的途径。学习方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产生师生互动效果.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创造激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1感性认识课的设置,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这一环节,让学生坐在计算机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小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探索计算机世界的奥秘,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相互合作、互相为师。这样既使学生先从直观上对知识形成了感性认识,又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主动地明确了知识点中的重难点,为下一课型“精讲突破课”中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2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课型一条龙教学模式,首…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极强的时期,再加上初中新课程科学教材重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能使学生保持对科学课学习经久不衰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则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求研究之中.而小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科学启蒙阶段的低年级自然教学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几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它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知识或信息的获取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是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建构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把讲解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使学生从课上到课下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用积极的状态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一、反复揣摩,精益求精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教学中"循序渐进"与"打好基础"教学观,课上课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学生课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四道题,随着章节学习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会主动转换题型,如每章做两道或三道题,学习中只要轻松就好。  相似文献   

14.
激趣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一堂生动有趣的课,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产生快乐的情趣,克服困难,抑制疲劳,主动地探究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创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交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不仅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把探究式学习放在突出地位,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执行新“课标”的有效途径。本就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谈几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学生学习数学应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时,才会出现一种激励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反之,就只会按教师的指令,机械地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甚至不参与。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及从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批判、大胆质疑、勇于实践,进而有所创造。而目前就大多数学校而言研究性学习仅限于课外进行,倘若能将研究性学习从课外迁移到课内,让“研究”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自主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论专家指出: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现代教学论则是让学生会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强调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毛静 《辽宁教育》2012,(21):80-81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