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幵始了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到了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时代特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18世纪西方艺术歌曲的诞生讲起,结合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实际,谈中国艺术歌曲未来的发展,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和音乐风格结合例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对21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中的歌词创作、旋律写作和钢琴伴奏的设计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为主线展开,探析了艺术歌曲自传入中国以后的半个世纪里贯穿的思乡主题,并把20世纪初至二十年代与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思乡主题的中国艺术歌曲中所表达思乡之情的表现手法、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与我国近代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的经典艺术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指20世纪2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在这个阶段内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产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几个阶段,并迅速发展成为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近代中国音乐史上有着开创性意义,是艺术品味较高的歌曲形式其演唱具有强调歌词的歌唱性及和钢琴伴奏的一体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何婷 《华章》2011,(20)
艺术歌曲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并于30年代发展成熟.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容、题材、语言、结构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如今的社会中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照亮着中国歌曲前行的路,也照亮着如今声乐教学的方向。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存在,为美声的发展与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本文就是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及它在声乐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详细得到阐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艺术歌曲开始起步,由于国家政治因素以及受欧美艺术歌曲的的冲击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此期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由于中国专业声乐教育此时正处于起步时期,这些艺术歌曲对我国声乐教学的推动力是不可忽视的,此文采用文献阅读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具体探究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对我国声乐教学的价值并总结,希望中国艺术歌曲在我国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中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萧友梅先生将德语"kunstlied"翻译为"艺术歌曲"之前,中国艺术歌曲已经存在了,只是尚未定名。本论文试图从四个方面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五四"时期是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交锋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进步,开阔了中国歌曲在艺术上的新空间。五四运动时期不仅是我国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反映人民群众思想进步的时期。其艺术歌曲主要特征有:演唱风格很独特,创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它们充分展现了思想内容与完善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境地。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演唱意义及价值,旨在更深入了解五四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达到更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以它的第三首歌曲<在环礁湖上>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田园歌》是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之一,其诗与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有五个方面的对应:1、诗节与曲式结构的对应;2、诗歌重音与音乐强弱的结合;3、诗歌脚韵与音乐旋律的融合;4、诗歌的排比和对偶与音乐的呼应;5、诗歌意境与音乐的交融。对其音乐与诗歌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艺术歌曲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是由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繁荣,是诗与歌的完美结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演唱方法及其欣赏性使艺术歌曲表现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青主是我国三十年代初对当时乐坛有着较深刻影响、积极宣传"为艺术而艺术"的代表人物。青主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以为动人的音乐往往是一首首音诗,音乐家也首先是音乐的诗人,其美学思想、观点至今影响着中国的音乐教育。此外,青主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还体现在《大江东去》等艺术歌曲创作中,尤其《大江东去》堪称为我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这在当时不仅是一种尝试、探索与创新,拓展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语言,而且首开和创造了中国音乐新语境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新化山歌作为梅山文化中音乐中的一支,它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历史情况、生存环境、民生状态,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就新化山歌论述这一区域的地域特色,历史渊源、品种、艺术特色及其在梅山文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来,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艺术形式的分类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唱法”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它们的融合现状的分析,指出“三种唱法”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各种唱法之间是相互交融的,相互融合是各种唱法的发展趋势。只有科学认清“三种唱法”的发展趋势,才能形成中国化、民族化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的中华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18.
歌曲《黄水谣》的教学重点与声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运用人声来演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声乐表现作恰当的处理,就成为表现歌曲内涵及声音形象的主要手法与途径。本文就歌曲《黄水谣》从作品分析、艺术风格、演唱的技巧处理以及声乐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期更好地诠释此曲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20.
美是人主观精神的物化,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歌曲《太湖美》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对太湖秀色风光的赞美,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有限的容量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表象和艺术创造。探讨审美表象与精神物化的基本关系,是歌曲欣赏时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