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红 《文教资料》2010,(12):45-46
从教材处理的角度而言,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更倾向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为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知识内容,本文从明确线索,理清情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全面把握小说内涵;深化主题,全面把握小说的外延四个方面进行了研析。  相似文献   

2.
倘若文章的构成似人体,那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情节)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线索则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情节)的脉络。一个人血脉通达,方可步履自如;一篇文章脉络明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在叙事性作品中,线索是彼此相关的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构成的一个结构谨严的整体的维系物,是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连缀物。在抒情散文中,线索是抒情、寄意的凭藉,联想的纽带。明朗的线索,可使作品“虽千波百折,而能自成条理”。  相似文献   

3.
双线结构,是指作品的情节由两条线索构成。中学语文课本类似这样的文章较多,有的明暗交错,有的平行并列,它们像两条鲜润粗壮的血脉贯穿全文。学习起来,只要理清课文线索,整个内容就会一目了然;掌握起来,犹如顺风行船,轻松便当。现将这些课文结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对小说情节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讨论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即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该从现实生活逻辑入手对小说情节进行历史性还原,以诗人的眼光进行赏析;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情感内化后的外在表现,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深入把握小说情节内涵的钥匙;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实现,从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出发对小说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5.
小说阅读     
备考提示小说作为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考查范围包括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或是短篇小说,或是中长篇小说(节选)。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常常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情节线索、主题内涵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同时,还涉及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线索?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在作品中,贯穿在整个情节发展中的脉络称为线索。“如果这里的“作品“是专指某些叙事性作品的话,那么这种说法是对的。如《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选择以“深情“作为全文的线索,把志愿军战士在离开朝鲜时对朝鲜人民的深情以及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这一系列事件和各种人物的活动精心地缝纫在一起,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清晰、前后连贯、情节完整。由此可见,线索在叙事性作品  相似文献   

7.
赏析小说的内涵,可多个方面进行把握,而从线索艺术的运用角度进行切入,纲举目张,往往快速而又准确。抓住小说的线索,把握线索艺术的运用,提纲挈领,能更准确地提取信息、赏析内涵。线索是贯穿在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的脉络,是指作者在构思小说的过程中用来将相关创作素材、典型事件联缀在一起,贯穿小说始终的事物、言论、人物、情感、心理等等。形象地说,假如把相关创作素材、典型事件比为珍珠,那么,小说的线索就是串联“珠子”的“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小小说基本上是必考的体裁。备考以及平常教学中,要指导好学生鉴赏好小说,应答好高考小说类型的题目。应根据小小说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鉴赏小说应从情节着手,以情节为出发点,去欣赏理解小说。其方法为:理清线索,把握脉络;以事见人,透视性格;见微知著,涵泳细节;品味技巧,领会匠心。  相似文献   

9.
<正> 英国著名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爱·摩·福斯特曾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将“情节”称为“小说的逻辑面”(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这无疑是一个精当而又新颖的说法。所谓“逻辑面”,我理解主要是强调结构关系,是侧重从作品的构成意义上来把握和分析情节。事实上,情节总是通过贯穿动作来展开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评价,而贯穿动作又是依靠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结构来实现的。因此,福斯特把情节看成是小说的逻辑面,有助于把我们导向这样一种认识,即小说的事件安排、作者向读者介绍本事的方式和小说的布局是语言艺术的异常重要的课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来对高晓声的小说情节作一番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0.
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鉴赏小说,应聚焦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11.
鉴赏风景描写是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运用整体鉴赏和连环画鉴赏的方法,探究了风景描写在小说中具有深化作品主题、烘托人物形象、营造故事氛围和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同时,在小说教学中鉴赏风景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与自然亲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作者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的线索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进程,都通过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作者的思路的描现也是不同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都有情节线索,情节发展有其来龙去脉,作者的思路也是表现在这些来龙去脉中.有些文章,作者的思路比较简单,常用单线来表现;有些文章,作者的思想比较复杂,常用复线(如明线、暗线)来表现.有时,作者的思路按顺序发展,就用顺叙的写法;有时作者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则用倒叙、插叙等写法来表现作者的思路.议论文:作者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一、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4.
金线巧穿珠     
金线穿珠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方法。它是指用一条或几条自然而巧妙的线索,贯穿全文各个部分,或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从而构成文章整体的谋篇技巧。主题是贯穿作品首尾的线。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过:“用一根思想的红线穿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为整齐的珠串。”  相似文献   

15.
“非表现”的表现──“五四”浪漫小说抒情风格论张忆中国现代小说,有相当部分作品由于淡化情节而呈现出“散文化”倾向。“散文化”的本质是小说由叙事向抒情倾斜。在这类小说中。一情节的中心地位程度不同地削弱、作品的结构核心与叙事线索,常常不是情节,而是叙事主...  相似文献   

16.
范井林 《语文天地》2012,(10):28-29
小说学习是学生体会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手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作品特点,从文本线索、艺术手法、环境描写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鉴赏,以逐步增强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线索、情节、主题等有关知识,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的技巧。2.学会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课文各自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学习作品中志士仁人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药》、《项链》巧妙构思小说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2.难点:《药》和《夜》用明、暗两条线索串联故事的技巧;对“坟场相遇”中乌鸦出现应如何评价,对“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等重点语句的理解。3.考点: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修辞格的运用,作品中用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典型方法,如环境描写,动作、心理描写等,小说精彩片断鉴赏。  相似文献   

18.
刘俊杰 《语文天地》2012,(19):28-29
小说学习是学生体会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手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作品特点,从文本线索、艺术手法、环境描写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鉴赏,以逐步增强学生的小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小说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在理清情节线索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还应帮助学生细心领会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和作家的写作技巧,以逐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下面,我就结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一文的教学实践来谈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我认为,小说教学宜从以下四方面入  相似文献   

20.
《枕边禁书》是一部实验性电影。该片大胆采用多线索叙事,多重情节交织,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叙事风格。导演采用“在身体上书写”的形式贯穿全片,形成了全片的中心线索,将多情节依附于此进行展开,具备较强的实验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