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乡土     
乡土太博大深厚,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一谈起,便缠绵悱恻,情难自己。 更多的时候,乡土存在于人的思念中,朦胧飘忽,像梦,越回味越清晰,属于天涯沦落人。乡土中人,仅仅是乡土的一部分,与流水山冈一样,属画中物。生活在其中时,乡土只是一片生息繁衍的土地,实实在在,有欢乐,有烦恼,也有平凡与乏味。看山只见山,望水只有水,零零碎碎。一走出去,就合成为一个模糊而持久的画面,距离越远,时间越长,画面越单一,刻在人的心头,无论天南地北,荣辱贵贱,永难抹去。时时魂牵梦绕,用童话般的诗意来煎熬人、折磨人。  相似文献   

2.
乡土是生命的起源,乡情是中国文人独特的情感寄托。早在弘文学院时期,鲁迅的同学对他就有“斯诚越人也”的评语。(沈瓞民《回忆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的片断》)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山水秀美,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鲁迅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也塑造了鲁迅忧国忧民的文化性格。从《故乡》与《社戏》看,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是复杂的,爱恨交织难以一言蔽之。一、现实的故乡与理想的故乡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尤以鲁迅的乡土小说创作引人注目。鲁迅对乡村描写的独特性与深刻性,表现在一种“忧疑”的文化态度。他直面乡村的愚昧和病态,也依恋乡村的质…  相似文献   

3.
乡土课程对传承乡土文化基因,强健民族之魂有独特功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冲突。此时,乡土课程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捍卫民族文化尊严的一种武器。本期,我们从乡土课程的育人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两个维度出发,就促进乡土化学习、培育乡土情怀、传创乡土文化三个特点进一步深入探讨乡土课程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一说,悠久的历史文化铸造了中国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食材越吃越高级的同时,同时显现出越吃越原始。那些乡土民风的饮食生活,成为城市人生活向往的一面。因此,如何充分地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菜"是今后烹饪教学的又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顺应乡土教育新发展,找准乡土教材定位乡土教材是进行乡土教育的重要媒介,乡土教材建设应以乡土教育改革为背景。学校乡土教育就是由学校组织和管理的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乡土教育有过几次较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初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就有了乡土地理、乡土历史的分学科进行的乡土教育。第二次是20世纪20~30年代,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兴起了乡村教育运动,其培养目标是“健康的体魄、农…  相似文献   

6.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在自己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中写道:“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  相似文献   

7.
陈静 《儿童音乐》2011,(11):60-65
土地,孕育生命和象征希望,人们对它都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家乡的土地。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这样,音乐与"乡土"也就无法避免地存有一种特殊的关联。因而,将音乐教学与乡土资源结合起来,衍生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艺术形式——乡土音乐。所谓乡土音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8.
美术资源是属于当地人薪火相传的地方文化。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艺术作品。将乡土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一、乡土美术特色课程,升华了学生思想情感,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意。乡土美术特色资源来自于学生校园、学生生活,学生对之有一种亲情、乡情。学生用彩豆、芦苇、稻草等乡土资源进行大胆构思、技法创新,  相似文献   

9.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在自己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中写道:"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1.
潘军长篇小说《日晕》是一部乡土题材的力作。重读这部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在同类题材中,小说较早对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乡土历史与现实做出深刻的反思,丰富了此期乡土小说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作品中个性化的心理独白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拓展了现代乡土小说的艺术审美空间。小说既有反观也有守望,寄托了潘军对乡土中国的某种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次,准备教学《屈原列传》那篇课文,预先布置了一个作业,叫学生回去了解家乡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有哪些习俗,有何意义,等等。结果却大出意外!学生原来对端午节竟然一无所知,平时偶尔提到几个传统节日,也常常张冠李戴,回去了解后,才对端午节有了一些认识。事实上,乡土文化处处存在,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乡土文化,能保存的尽量保存,能抢救的尽力抢救,为的是使乡土文化永放光芒。而作为学校教育,有责任让学生认识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自觉保护乡土文化。一、乡土文化是一面镜子,借助这面镜子可以窥见家乡历史的痕迹乡土文化应该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内容,我们  相似文献   

13.
当今诗坛有个重要动向:乡土诗人正在集结队伍,其宗旨无疑在于与现代诗为主流的新诗潮抗衡。这将是一场新诗艺术的较量。无论怎样,互相交融会是不可避免的结局。现代诗将从乡土诗受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消弭与读者严重阻隔的启发;乡土诗也将会以开放态度吸纳现代诗艺术上的成功经验。“现代乡土诗”  相似文献   

14.
乡土课程资源是乡土课程建设的基础,认识与把握本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课程开发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资源性条件,是每一位参与乡土课程建设的成员所应该认真做好的工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认识乡土课程资源和如何建设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今天的眼光看,它还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现地理教学整体改革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充分认识、正确估价乡土地理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乡土地理教学问题的再认识 乡土地理教学问题是人们所熟悉的研究课题。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尽管大家都意识到了乡土地理  相似文献   

16.
顾志平 《现代教学》2014,(12):39-39
乡土课程的学习情境有很多种呈现方式,许多学校也有不同的尝试实践。崇明县裕安小学是乡土课程建设比较有特色的学校之一,他们创设的乡土情境,是如何保障了乡土课程的有效实施呢?以下是本人在裕安小学的一次学习经历,与大家分享。今天是裕安小学"快乐活动日"时间。在该校顾校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位于教学楼后方的学生种植体验基地,只见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分布于近一千五百平方米的"农田"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干着"农活"。  相似文献   

17.
一、乡土语言教学的概况 本文述评的乡土语言教学是指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正式开设的乡土语言课程.据2001年11月13日台湾"教育部"公布的"国小乡土语言政策推动与学校实施概况"所述,全台湾地区有九成九的国小(国民小学)每周安排一节课的乡土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刘震云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故乡"为背景,进行乡土审视。出身于乡土的他对"故乡"审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对有着重重糟粕积淀的乡土现实的批判;一种是对乡土古朴的道德情操和生存方式流露出丝丝温情。作为一位有着深刻历史责任感的作家,其批判的力度远远大于温情。  相似文献   

19.
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素质教育李植斌一、乡土地理的教学特点中学乡土地理研究区域是本市或本县地理,其教学特点除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有相同之处,如区域性、综合性、空间性,还具有自身特点。1.1实践性强乡土地理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规定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20.
<正>有乡土,家就在;有守望,根就在。台湾师范大学吴明清教授曾对乡土这样定义:"乡土是以自我为圆心,以情感为半径,画一片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织成绵延不绝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是对个人具有高度生活意义、深厚情感归属的地方。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我国教育改革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依托乡土文化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