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7):88-96
通过对福建省国家精准扶贫改革示范区12个县市区参与生态补偿的28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贫困人口对生态补偿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老年人和非健康人群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而种养户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家庭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偏低,贫困户对生态补偿扶贫政策越了解、政府贫困识别越精准、实施越公平、贫困户的满意度就越高,绝大多数贫困户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方式更加满意。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识别度和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依托当地资源,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以盘活贫困户自然资源资产,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贵州"大扶贫"战略"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高校普遍存在对象识别不够精准、资助模式简单僵化、动态化管理缺乏、资助工作者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都需要高校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切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应助尽助",体现教育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策工具、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内容、精准扶贫机制三维分析框架对201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梳理与计量分析发现,政策工具应用组合多样,但权威性工具使用过溢;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扶贫内容凸显,但部分项目供给相对不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但识别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基本形成,但相关行政部门政策执行协同性缺失.在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建设中,建议以政策执行者行为网络为标准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丰富以服务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扶贫内容,强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识别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应用社会系统管理思维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形成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村镇,调查、梳理了陕西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在政策连续性、扶贫对象识别和脱贫标准、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户脱贫动力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为确保扶贫攻坚战的胜利,精准扶贫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筑长效治贫体制;制定分类政策,从单一收入脱贫考核转向持续、全面脱贫考核;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发展特色产业;注重精神扶贫,扶志、扶智、去依赖;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扶贫"。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7,(3):25-28
精准扶贫的提出,旨在改善以往扶贫过程中的"脱靶"问题,从而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标。根据安徽省砀山县的实地调研表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存在识别成本高、难度大,农户与扶贫干部参与度不足,帮扶措施缺乏差异性以及扶贫成效差等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户的流动性、封建性和自利性,扶贫干部的意愿不足和扶贫措施的结构性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性政策并且强调精准扶贫中要特别重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式扶贫而言,是"大水漫灌"扶贫方式转向"精准滴管"模式,其核心是"精准"二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针对问题,首先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户因病、因学、因劳动能力素质不高等致贫原因,然后对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难、扶贫难度大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做了阐述,最后以茂县唱斗村为例,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以及财力支持作用之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越来越顺利,精准式扶贫工作所覆盖的范围和人群也愈加广泛,但整体工程开展以及落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识别机制缺乏足够准确性、资源配置效率低、扶贫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限制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保证其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思想扶贫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精准扶贫中处于重要地位。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争当"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被动依赖等现象,农村思想扶贫工作需把握精准扶贫与思想扶贫的内涵和内在逻辑,分析农村地区思想扶贫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为实现新时代全面小康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与脱贫攻坚时期产业扶贫政策聚焦于精准扶贫不同,后扶贫时代关注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治理,强调贫困人口的多维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扶贫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产业扶贫面临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缺失、产业发展路径僵化、扶贫福利不足等多重制约。从可持续治理来看,产业扶贫的优化路径应从建立特色产业培育机制、构建扶智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扶贫利益共同体等方面探寻,以期在未来持续发挥扶贫产业的现实价值,形成区域经济增长和个体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教育精准扶贫是指基于"扶真贫"理念,追求高效扶贫目标,利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滴灌式"教育治贫方式。目前,教育扶贫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佳路径,却因其不够精准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而亟待走向教育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集理论、战略、政策和行为为一体的完整系统,该系统包括教育扶贫主体博弈机制、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运行机制、教育扶贫精准考核与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怀化是武陵山片区暨湖南省大湘西地区脱贫攻坚的核心区域,也是旅游资源富集区。近年来,怀化依托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把旅游扶贫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在深入分析怀化旅游精准扶贫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怀化在发展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着旅游扶贫产品开发靶向不精准、贫困户主动脱贫导向不精准、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向不精准、贫困人口利益维护不精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强化政府主导、加强"扶志"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旅游供给侧改背景下,应明确其与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的战略关联,并运用有效策略,使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完成,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可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基于产业融合,提高旅游叶的经济效益。并能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强化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从而从根本上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穷,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的重大惠民政策,对古镇旅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产生作用力。本文将江西富田古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的作用。在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基础上,对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实行SWOT分析,了解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精准扶贫政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深化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精准扶贫政策在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造血"式扶贫,即通过发展富田古镇旅游产业为贫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发展农业和手工副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居民脱贫致富,打造文化旅游古镇品牌。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表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多重功能,职业教育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存在一致性,职业教育对象与精准扶贫对象存在重合性,职业教育内容与精准扶贫内容存在兼容性,职业教育方式与精准扶贫方法具有协调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运用职业教育政策扶贫、校企合作共同扶贫、送教下乡实地扶贫、创新创业高效扶贫等行动模式,采取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精准扶贫,以考核评估提升精准扶贫质量,以终身职业教育实现长效扶贫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贫困人口的可减贫性是建立精准扶贫激励性规制的基石,但政策对这个重要问题重视不够。利用612户农户调研数据,建立农户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分位数农户的要素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收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揭示了不同收入农户在生产活动中对获取扶贫资源的经济激励差异。进一步根据估计的农户收入回归方程,估算了贫困农户达到脱贫目标所需的扶贫资源数量,结果表明贫困人口收入越低脱贫成本越高。最后,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甘肃省两当县实施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提出了通过建立贫困户与非贫户互助组等措施完善精准扶贫激励系统的规制设计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六个精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领域最新扶贫方略,在"六个精准"要求下,精准扶贫实施尚存在贫困户识别模式单一,考核指标单一;缺乏社会参与,资金短缺;扶贫措施碎片化等问题,要从扶贫方法、手段精准;地方找好发展的切入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好村干部等方面把精准扶贫实施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与资金帮扶,还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难题。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有天然的耦合性,但二者的耦合还存在缺乏耦合制度保障、缺乏耦合途径创新、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大数据平台等困境。因此,需要深化两者的耦合空间,优化耦合途径选择,以此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与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精准扶贫之间有着利益共生关系: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推动精准扶贫的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展可以提升高职教育的发展内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具有吻合性,高职院校招生政策可以提升贫困地区的技术技能人才比例,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可以有效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正是因为高职教育在服务精准扶贫中具有优势,因此可以从供给侧的角度,从观念革新、招生改革、培养机制优化、资助政策完善和扶贫机制完善等方面来扩大高职教育对贫困人口的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进而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战略是:以"点"为目标的发展,进而带动一条"线"的发展,最后是整个"面"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贫困人口问题的凸显,我国政府始终不遗余力的要解决贫困问题。从最早的瞄准县(面)开始,到后来的瞄准村(线),最后着力于户(点)的精准扶贫。通过对云南H县的考察,发现H县精准识别人为排斥贫困户现象突出,资金使用不精准,脱贫即返贫问题依然严重,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依然模糊。基于此,一是加强贫困户识别环节的监督工作,防止人为排斥贫困户;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防止脱贫即返贫;四是找准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村庄的整体性贫困与村落公共空间的衰落相互嵌结。当前,以农民个体和家户为主要扶持对象的精准扶贫实践和以技术治理为主的政策落实方式,使许多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屡遭执行困境和落实偏差。以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为主的"整村扶贫"的日常实践忽视了村落社会"组织衰落"的短板,因缺乏与村落公共平台的衔接以及村民的社会性参与,导致扶贫"内卷化",进而加剧了农民原子化、村落离散化、村庄共同体瓦解甚至"村落终结"的趋势。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村落公共空间与乡村社会治理之间的关联机制能够在理论上承接并形成本土化的公共空间理论,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深化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